[发明专利]过电压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0509.5 | 申请日: | 200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3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陈葆萱;王绍裘;余锦汉;蔡东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7/13 | 分类号: | H01C7/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秀春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电压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电压保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通过两个非矩形导体的凸部形成放电通路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接受外部的电源供应与待处理的输入信号,并输出处理后的信号。明确地说,由于集成电路的输入端直接连接于输入级开关的栅极,因而相当容易受到损害。当集成电路通过手动夹持或自动设备而焊接在电路板上时,易受损害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就可能受到静电放电而损害。例如,人体可接受静电后再经由输入端对半导体元件的集成电路进行放电。
自动组装机台或测试机台的工具也可能被充电后再经由集成电路的输入端对半导体元件的集成电路进行放电。半导体技术不断演进,半导体元件的线宽也随之缩小,对抗静电放电的保护机制的需求也随之显现。集成电路元件大多配置有ESD保护机制以避免过高的输入电流,例如在输入端配置有电阻元件,借此限制输入电流。
US 6,642,297揭示一种可提供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的组合物,其包含绝缘黏结剂、掺杂半导性粒子以及导电性粒子。所述组合物在正当操作电压时具有高电阻,但在承受一瞬时过电压事件时就切换到低电阻状态且在所述过电压瞬时事件中将所述过电压限制到较低电平。
US 6,013,358揭示一种过电压保护装置,其使用钻石锯在接地导体与另一导体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过电压保护装置的衬底材料可选自特定陶瓷材料,其密度小于3.8g/cm3。
US 5,068,634揭示一种过电压保护装置和材料,其通过将导电粒子均匀地分散在黏结剂之中,使得电压保护材料具有非线性的电阻特性。非线性的电阻特性取决于粒子在黏结剂内的间距和黏结剂的电气特性。通过调整导电粒子的间距,非线性材料的电气特性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
US 6,498,715揭示一种堆叠式低电容过电压保护装置,包含衬底、设置在衬底上的导电性下电极、设置在所述导电性下电极上的电压敏感材料以及设置在所述电压敏感材料上的导电上电极。
US 6,645,393揭示一种可抑制瞬时电压的材料,包含两种均匀混合的粉末,其中一种粉末具有非线性电阻特性,另一种粉末为导电粉末。导电粉末分散在具有非线性电阻特性的粉末中以降低元件的整体非线性电阻特性,即降低元件的崩溃电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两个非矩形导体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其通过所述非矩形导体的凸部形成放电通路。
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包含衬底、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第一非矩形导体、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第二非矩形导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非矩形导体与所述第二非矩形导体之间的可变阻抗材料。所述第一非矩形导体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非矩形导体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凸部。所述可变阻抗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之间,且所述第二凸部面向所述第一凸部以形成放电通路,其中所述第一凸部或所述第二凸部之一为锥形凸部。
常规的过电压保护装置都采用两个等宽且以某一间隙分隔的导体,因此常规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的放电通路位置无法预测。相对地,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具有两个非矩形导体,且两个非矩形导体的凸部彼此相向,因此两个非矩形导体的间距并非均匀一致。明确地说,两个非矩形导体的间隙在其凸部位置的宽度比其它位置的宽度窄,因此所述放电通路就设计在所述凸部位置,且所述可变阻抗材料覆盖所述凸部位置。
附图说明
图1到图5示范本发明第一实施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图6是本发明的可变阻抗材料的电阻与所施加电压的关系图;
图7展示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装置承受瞬时电压时的响应;以及
图8示范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到图5示范本发明第一实施的过电压保护装置10。参考图1,电极结构20形成于衬底12上,所述衬底12可由绝缘材料(例如塑料材料)构成,即所述衬底12可为塑料衬底,且具有上表面12A和下表面12B。所述电极结构20包含第一非矩形导体14、第二非矩形导体16、第一侧边电极22以及第二侧边电极24。所述第一非矩形导体14具有设置在所述上表面12A的第一凸部14A,所述第二非矩形导体16具有设置在所述上表面12A的第二凸部16A,所述第一侧边电极22设置在所述衬底12的一侧边且连接于所述第一非矩形导体14,所述第二侧边电极24设置在所述衬底12的另一侧边且连接于所述第二非矩形导体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05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