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能量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及冲击能量吸收构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70160.5 | 申请日: | 2008-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2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 发明(设计)人: | 金桥秀豪;滨田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F16F7/1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能量 吸收 构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冲击能量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是将发泡金属体充填到具有封闭截面的金属制的筒状体的中空部而成的冲击能量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筒状体的中空部的开口部侧将截面尺寸比中空部的截面尺寸稍大的所述发泡金属体压入,并且在压入时仅使该发泡金属体的表层部塑性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能量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入前的所述发泡金属体截面的厚度尺寸比所述筒状体的中空部的截面的厚度尺寸大0.1%~3.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能量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入前的所述发泡金属体的厚度尺寸和所述筒状体的中空部的厚度尺寸的差在全周大致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能量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发泡金属体压入所述筒状体的中空部时,仅使该发泡金属体的表层部压缩、剪切变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能量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入后的所述发泡金属体的平均密度除塑性变形的表层部之外为0.1g/cm3~0.7g/cm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能量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发泡金属体实施热嵌合,即将所述发泡金属体加热到其熔点以下后,压入到所述筒状体的中空部,然后使其冷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能量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发泡金属体实施冷嵌合,即将所述发泡金属体压入到所述筒状体的中空部之后,冷却到极低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能量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筒状体的内表面形成为凹凸状,且用粘接剂固定该筒状体的内表面和压入到该筒状体的中空部的所述发泡金属体的外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能量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发泡金属体压入到所述筒状体的中空部之后,从该筒状体的外表面侧照射热源,将所述筒状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发泡金属体的外表面熔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能量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发泡金属体压入到所述筒状体的中空部之后,使所述筒状体的中空部的截面积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016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