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道车辆用构架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9764.8 | 申请日: | 2005-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8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小牧修;平岛利行;村田隆行;丸谷武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1D17/04 | 分类号: | B61D17/04;B23K26/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衷诚宣 |
地址: | 日本国兵库县神户市***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道 车辆 构架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580015809.0(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5/007076),申请日为2005年4月12日,发明名称为“激光焊接方法、激光焊接接头、外板面板以及铁道车辆用构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道车辆用构架。特别适用于无涂漆的铁道车辆用构架或公共汽车、卡车等的车体。
背景技术
向来,作为铁道车辆用构架,除了不锈钢构件(不锈钢制造的铁道车辆用构架)、图45(a)所示的轻型不锈钢构件201(外板+骨架+外板增强构件)和图45(b)所示的双片不锈钢构架202(外板+整体加压成型内板)外已知有双外壳型不锈钢构架(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这样的不锈钢构架不需要涂漆,具有维修容易、也不会被腐蚀等诸多优点。
在铁道车体用构架中,进行外板与外板增强构件的接合时从减小热畸变的考虑出发,多使用电阻点焊,但是为了防止电流向已经进行点焊的焊接点分流,点焊时进行点焊的间距通常采用50~80mm。
通常的铁道车辆用构架特别是侧构架在设计上有几个要留意的地方。在这里,所谓侧构架是指利用一片或多片侧外板面板(具有外板与外板增强构件)构成的构架。
由于车体的自重·乘客形成负载的垂直载荷F1,如图46(a)所示,侧外板面板101主要受到面内剪作用。又,由于车辆之间的前后力(车端压缩载荷)的作用,如图46(b)所示,由于通过连结器的载荷F2,也产生面内轴压缩·面内弯曲作用。在强度设计上,第1应该留意的破坏模式是侧外板面板的压曲,以其准则为依据决定结构概要。
例如在外板在广大范围受到压缩的部位(例如车辆端部压缩载荷时的车体的中央腰板下部),如图46(c)所示,将具有所需要的面外刚性的外板增强构件101(防挠曲材料)接合于外板102的内侧。通常铁道车辆的侧构架受到的车体长度方向上的压缩作用更大,因此通常沿着车体的长度方向在外板的内侧设置外板增强构件(防挠曲材料)。
又,在外板在广大范围主要受到剪切的部位(例如垂直载荷时的台车正上方的门套),将外板增强材料以相对于轨道方向成45°的角度接合于外板是比较理想的,但是使其具有这样的角度进行接合在制造上是麻烦的,因此实际上将增强构件配置于水平方向(轨道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在压曲强度上都是相同的。
都是如上所述的不锈钢构架存在几个问题。
(i)第1个存在问题是,对于整体压曲和局部压曲的强度都低。
如上所述,外板与外板增强构件的接合从减小热畸变的考虑出发,多使用电阻点焊,但是为了防止电流向已经进行点焊的焊接点分流,其点焊的间距通常是50~80mm。在这种情况下,应力不能够很好分散于增强构件中,有时候不能够得到理论上的压曲强度。
也就是说,作为防挠曲面板的面外弯曲刚性比理论值低,有可能由于比设想低的载荷而引起整体压曲。又,对于与外板增强构件(防挠曲材料)平行的方向的压缩,在点焊的焊接点之间外板有被压曲的危险,对于这样的局部压曲其强度也比理论上的压曲强度低。
例如,参考下述压曲强度的考虑方法可知,外板增强构件(防挠曲材料)的间距采用80mm,在与其平行的方向上对外板施加压缩应力时,如果增强构件连续接合于外板,则估计能够耐受达160MPa的力,而如果增强构件以80mm的点焊间距点焊焊接于外板,则只能够耐受60MPa左右的力。
而且压接的点周围的畸变在外板上产生初始畸变,这也使得局部压曲强度大大降低。
(ii)第2个存在问题是,应力集中的部位的永久变形(拉伸侧)、或局部压曲(压缩侧)。
在侧外板上,在侧外板的开口部的角落部发生应力集中。特别是上下班班车用的侧构架中,窗户出入口等开口部多,这些地方的角落部的应力集中成问题。
在这些应力集中部位,在拉伸侧引起永久变形,在压缩侧引起压曲变形,最终发生破坏。作为对此实施的对策,可以考虑在拉伸侧将板状的外板增强构件加在内侧予以增厚,减小应力。在压缩侧理论上也可以同样应对,但是用电阻点焊焊接组装的已有的不锈钢构架存在几个问题。
也就是,如上所述,电阻点焊的点焊间距通常是50~80mm左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应力没有很好分散于增强板中,有时候不能够得到理论上的压曲强度。而且即使是特地贴上增强板,也由于为接合增强板而增加点焊,通过压接·热量输入的焊接点周围的畸变在外板上产生初始畸变,有时反而使局部压曲强度减小。
(iii)第3个存在问题是水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97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缠绕卷材的开卷装置
- 下一篇:装有内燃机与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