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促动器的自对中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8659.2 | 申请日: | 200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3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T·M·贝肯;D·A·伯格;B·E·蒂谢尔;D·R·格雷波夫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02 | 分类号: | F16D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晓斌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促动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促动器的联轴器(shaft adapter),更具体地涉 及用于促动器的自对中联轴器。
背景技术
暖通空调(HVAC)系统通常包括可促动控制装置,例如阻尼器、阀、 通风挡片、格栅和/或其它装置,例如,其可帮助调节空气或气体流量。 这些可促动控制装置中很多都具有旋转的轴(shaft或axle),在使用 时,该轴由驱动单元例如电动机或类似设备驱动。在一个直接耦合促 动器中,联轴器被设置成放置在可促动控制装置的轴上并与该轴相连。 一旦安装完毕,驱动单元可以经由联轴器将扭矩传递给该轴以促动该 可促动控制装置。
在很多应用中,当进行安装时,希望联轴器对中于或同轴于可促动 控制装置的轴。然而,很多可促动控制装置的轴具有多种尺寸和/或形 状。以前,要适应各种轴尺寸和/或形状是既困难又麻烦,尤其是还要 保持联轴器与可促动控制装置的轴之间的同心布置。在一些情况下, 制造一系列的联轴器,每个轴适配器设计成用于容纳特定轴尺寸和/或 轴形状。可选择地,提供了一系列的单独嵌入物,每个设计成用于容 纳特定轴尺寸和/或轴形状。
希望提供一种改进的联轴器,其能适应可促动控制装置的轴的各 种尺寸和/或形状,并且在联轴器和可促动控制装置的轴之间提供自对 中的布置。
发明内容
下面的发明内容是用来帮助理解本发明的一些特别的创新的特征 而不是全部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可以通过将说明书、权利要 求、附图和摘要作为一个整体获得。
本发明一般涉及促动器联轴器,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可促动控制装置 的自对中联轴器。在一个说明性示例中,自对中联轴器包括:第一爪、 第二爪和促动机构,其中第一爪和第二爪限定了用于接纳轴的开口。 促动机构可以在第一爪和第二爪上施加力,使得第一爪和第二爪在相 反方向上移动。第一爪和第二爪的移动增加或减小了开口的直径,并 且不论开口的尺寸如何变化,开口保持相对不变的中心。该促动机构 可以包括:楔子、双螺纹螺钉和/或任何其它合适的促动机构。
附图说明
通过下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多种说明性示例的详细说明,可以 更加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自对中联轴器的一个说明性示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的外爪、内爪和楔子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的分解图;
图4是图1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位于全开位置的横截面图;
图5是图1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位于半开位置的横截面图;
图6是图1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连接到示例性轴的透视图;
图7是图1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的顶部透视图;
图8是图7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连接到示例性轴的顶部透视 图;
图9是自对中联轴器的另一个说明性示例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的分解图;
图11是图9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的底部透视图;
图12是图9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位于半开位置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2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连接到示例性轴的透视 图;
图14是图13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的顶部透视图;
图15是另一种自对中联轴器的一个说明性示例的透视图;
图16是图15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的侧透视图;
图17是图15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连接到示例性轴的顶部示 意图;
图18是图15中的示例性的自对中联轴器连接到另一示例性轴的顶 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描述,其中在所有的附图中相同的标记表示 相同的元件。具体描述和附图表示的一些示例用来说明要求保护的本 发明。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顶”、 “底”、“左”、“右”只是相对的,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也就是 说,应该意识到,根据联轴器的方位,上、下、前、后、顶、底、左 和右这些相对术语可以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未经霍尼韦尔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86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