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68244.5 | 申请日: | 2008-10-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2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安泰彬;黄龙渊;金玟静;郑载显;宋起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LG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33/04 | 分类号: | C08L33/04;C08L51/06;C08J5/18;G02B5/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 梅;黄丽娟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薄膜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光学薄膜,其包括:(i)(甲基)丙烯酸类树脂;(ii)将(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接枝在(甲基)丙烯酸类橡胶和芳香族乙烯化合物的共聚物而成的接枝共聚物,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i)(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该接枝共聚物为5~45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ii)接枝共聚物为核-壳型的接枝共聚物,由(甲基)丙烯酸类橡胶和芳香族乙烯化合物的共聚物构成核,在其周围由所述(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构成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ii)接枝共聚物的核所包含的(甲基)丙烯酸类橡胶,其玻璃化温度为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接枝共聚物,包含在所述(ii)接枝共聚物的核中的(甲基)丙烯酸类橡胶为20~60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接枝共聚物,包含在所述(ii)接枝共聚物的核中的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为10~30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ii)接枝共聚物的壳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包含(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和芳香族乙烯类单体的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ii)接枝共聚物的壳所包含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接枝共聚物,含有20~6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ii)接枝共聚物的壳所包含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接枝共聚物,芳香族乙烯类单体为5~25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和芳香族乙烯类单体的共聚物,作为共聚用单体还包含从酸酐、乙烯基氰化合物、(甲基)丙烯酸和亚胺类单体中选出的一种以上的单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接枝共聚物,所述光学薄膜含有大于0小于等于15重量份的从所述酸酐、乙烯基氰化合物、(甲基)丙烯酸和亚胺类单体中选出的单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ii)接枝共聚物,作为共聚用单体还包含多官能单体,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接枝共聚物,该多官能单体为0.02~2重量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能单体包括:从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甲烷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三烯丙基异氰酸酯、三烯丙胺或二烯丙胺中选出的一种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ii)接枝共聚物中,核的粒径为3500~7500,凝胶含量为70~99%,接枝率为20~6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i)(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包含(甲基)丙烯酸类单体、芳香族乙烯类单体和酸酐的共聚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甲基)丙烯酸类单体、芳香族乙烯类单体和酸酐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类单体、芳香族乙烯类单体和酸酐分别为60~90重量份、9~30重量份和1~15重量份。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单体、芳香族乙烯类单体和酸酐的共聚物,作为共聚用单体还包含乙烯基氰化合物、(甲基)丙烯酸和亚胺类单体中的一种以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i)(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和所述(ii)接枝共聚物的折射率差为0.01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化学株式会社,未经LG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82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纺锭轴承
- 下一篇:一种降低压接面电压降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