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改进的吸氢性能的电绝缘油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7359.2 | 申请日: | 200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9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洪承权;高在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SK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3/22 | 分类号: | H01B3/22;H01G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凤桐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改进 性能 绝缘油 组合 | ||
交叉参考的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10月26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07-0108463的题为 “具有改进的吸氢性能的电绝缘油组合物”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 请的全部内容引入本申请中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吸氢性能的电绝缘油组合物,更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绝缘油组合物,其中,将含有多烷基萘和多烷基苯的芳香 烃与脂肪烃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因此,在高电压下由局部放电产生的氢气 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吸收,因而进一步改善了电容器的稳定性。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电绝缘油的芳香烃的例子包括二芳基烷烃、烷基苯和多烷基 萘,所述二芳基烷烃具有两个芳环,所述芳环通过脂族碳彼此相连;所述烷 基苯具有一个由碳原子数为12-16的烷基取代的芳环。在它们之中,烷基苯 的导电性稍低,因此在变压器中用作绝缘油,二芳基烷烃和多烷基萘具有较 强的吸氢性能,主要用作高压电容器的电绝缘油。
通常,根据用于生产的原油的组成或生产过程的操作条件,精炼石油中 的芳香烃的含量有很大的变化,该精炼石油中含有腐蚀性的硫化合物,具有 较高的倾点,因此显示出较差的低温流动性,因而难以满足绝缘性能的要求 和高压电容器所需要的在电击穿下的长期可靠性。因此,很难将精炼石油应 用于高压电容器中,而使用二芳基烷烃,例如苯基二甲苯基乙烷或苯甲基甲 苯。
这两种油的吸氢性能比精炼石油高并改善了电容器的稳定性,因此,广 泛地用于电绝缘油的生产。近来,随着高压电力电容器的尺寸的减小,电极 之间的距离也减小了。由于这个原因,要求绝缘体具有较高的绝缘性能,并 能够防止由于局部放电引起的电介质击穿的发生。因此,为了防止由于局部 放电引起的电介质击穿,对具有进一步改进的吸氢性能的绝缘油有更强烈的 需求。
另一方面,用于变压器的电绝缘油中使用的烷基苯,该烷基苯的苯环上 被碳原子数为12-16的烷基取代,烷基苯的电绝缘性能优于精炼石油,但是 它的倾点较高,因此,限制了在低温下的使用。
当在电容器上施加高电压时,绝缘油或绝缘体(例如,膜或纸)会由于 局部放电而分解,从而产生氢气。当绝缘油中存在由此产生的氢气时,在绝 缘油的一个区域中会形成低密度的空闲空间,并因此发生介质击穿。
因此,由高电压强度产生的氢气必须被快速吸收。因为通常使用的二芳 基烷烃化合物(例如苯基二甲苯基乙烷(PXE)或苯甲基甲苯)、精炼石油、 烷基苯以及多烷基萘的吸氢性能不足,限制了其作为用于施加高电压的变压 器的电绝缘油的应用。
此外,随着温度的变化,绝缘油的导电性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在高温和 低温下,绝缘体的导电性普遍具有降低的趋势。电力电容器在各种气候条件 下使用,因而,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无论是温度更高还是温度更低都应该表 现出相同的性能。因此,合成油(例如PXE和苯甲基甲苯)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但是它们在减少局部放电所需要的吸氢性能方面 没有达到足够高的要求,因而在使用交流电的情况下,它们的电位梯度还不 能达到70伏/微米的水平。
并且,除了绝缘功能外,装入电容器中的电绝缘油还表现出冷却功能, 以均匀、快速地驱散由损耗电流产生的热量。因为绝缘油通常通过自然对流 向外界传递热量,即使在低温下也应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如果绝缘油凝固 并因此失去了流动性,产生的气体在局部累积,会发生不期望的设备紊乱。
高电压电容器的电位梯度不只取决于绝缘油的种类,还受与绝缘膜的兼 容性的影响。膜上的微孔被绝缘油填充以增加膜的电介质强度,因此,绝缘 油必须与膜适当地兼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压电力电容器的绝缘油组合物,该绝缘油 组合物主要含有多烷基萘和多烷基苯,它们具有与常规的用于生产绝缘 油的芳香烃(例如,二芳基烷烃,如PXE或苯甲基甲苯、精炼石油和 烷基苯)不同的结构,该绝缘油组合物还含有一定量的脂肪烃,因此, 能够显著地提高吸氢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能源株式会社,未经SK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7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