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加密解密通信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7253.2 | 申请日: | 200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4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吴义章;黄强;尹森;吴庭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秦兴宇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K1/00 | 分类号: | H04K1/00;H04L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6北京市海淀区青云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加密 解密 通信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到具有加密、解密数据传输模块的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当今,通信网络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名符其实地成为社会的“神经系统”。每时每刻,人类社会无以计数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各种信息在各种通信终端之间进行着传递。通信终端的普及程度直接成为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标杆。正是由于信息化爆炸式的发展使得社会效率提高到了空前的程度。但是,人们往往沉醉于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益处而忽视其潜在的危害性,信息的安全传递与窃取信息的斗争始终贯穿于信息化发展的全过程。信息传递过程,环节多、路径长、线路无法有效防护。与其他获取情报、信息的手段相比,在通信线路或电路上通过窃听截获情报、信息的方式简单易行,投入成本更低、所获信息量大。面对上述形势,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机构安全,直至个人安全、家庭安全。通信保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于是加密解密通信终端便应运而生。
早期加密解密通信终端仅用于政府机构、军队等机要部门,其保密类型为模拟式,加密强度低。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加密解密终端机自九十年代以来已进入数字时代,并开始向民用领域普及。
已有技术的加密解密通信终端一般采取按一定规则对数字化的语音、图文或数据信号进行加扰的方法加密,而加密解密通话对方则通过对已经加扰的语音信号进行反向解扰还原处理,恢复正常的语音、图文或数据。加扰过程中的扰源即加密解密终端的密钥,加扰的规则即算法。不掌握密钥和算法则对传递过程中的语音信号难以破解,从而达到了保密要求。但由于传统加密解密终端机存在着固有缺陷,导致推广普及遇到困难。其固有缺陷表现为:
第一,限于设备存储能力和通讯效率的要求,密钥数量一般在230数量级以内,密钥更换频率最多只能做到‘一次一密’,同时加密算法不可变更,因而加密强度受限。从而使得攻击者窃取密钥采用最简单的“穷举法”破译时,难度较低(而增加设备存储能力,或以传统方法增设多种算法,又将以大幅提高成本和降低通讯效率为代价)。
第二,密钥需由管理机构制作,使独立于管理机构之外的用户不愿使用。
第三,密钥需由人工分发,这一过程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密钥一旦丢失,全系统的信息安全均受到影响。
第四,密钥需预先存储在加密解密通信设备或密钥卡设备中,加、解密算法也固化在加密解密通信设备中,一部通信设备丢失或密钥卡丢失即意味着直接威胁到全系统的安全,责任过于重大。这使一些本应使用加密解密通信设备的用户,因害怕承担可能丢失加密解密通信设备的责任而不配置加密解密通信设备,或将已配置的加密解密通信设备“束之高阁”,严加看管,使按要求应使用加密解密通信设备的通信者未使用加密解密通信设备,使涉密单位保密规定难以落实,形成保密工作难以堵塞的漏洞。
发明内容
针对已有的加密解密终端存在着诸如设备存储能力和通信效率、安全程度均难以满足要求,并且密钥管理存在不便等诸多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更为先进、易于管理的加密解密的通信终端。可以有效的克服现有加密解密终端机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具有数据加密解密模块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由语音和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机座、数字通信终端和数据加密解密模块构成,并且A、在机座面板上设有通话功能键,机座内部设置有含有数据加密解密模块电路的电路板;B、数字通信终端由具有语音数字采样、压缩解压缩功能的语音处理单元和调制解调器构成;C、数据加密解密模块由中央信号处理单元(MCU)和应用可重组逻辑技术的加密解密芯片构成。通过语音输入设备、语音压缩单元,将用户的语音信号送至加密解密模块;通过数据输入设备将用户的数据信息传输至加密解密模块;由加密解密模块将语音信息、数据信息传输至调制解调器,由调制解调器经电话网络(PSTN)传输至对端的调制解调器,由对端调制解调器传输至对端加密解密模块,由对端加密解密模块经语音处理单元最终将语音信息传递至对端语音输出设备;由加密解密模块将加密数据信息通过输出设备传输至用户,实现本端至对端的相互信息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秦兴宇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秦兴宇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72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