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口罩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67029.3 | 申请日: | 2008-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6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忠;胡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62B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杰 |
| 地址: | 21555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生防护用品,更具体地是一种抗菌口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口罩为了获得抗菌效果,一种方法是通过添加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等抗菌物质实现,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642344Y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抗菌卫生口罩,所述口罩表层由纳米银抗菌防霉织物制成;同样,公告号为CN2613274Y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纳米银抗菌口罩,其口罩的内外两层均为纳米银织物层;再比如,公告号为CN2606602Y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口罩,所述口罩包括表面有一层纳米银颗粒层或者纳米氧化锌颗粒层的无纺布或者针织布。上述口罩都是通过添加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等抗菌物质获得抗菌效果,但是上述抗菌物质很容易从口罩脱离而被吸入人体,又由于银、锌等金属均为重金属,吸入后对人体有害,当吸入一定量后会中毒甚至死亡。所以从健康角度考虑,上述口罩不宜长期使用。况且,上述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等抗菌物质的价格高昂,提高了口罩的生产成本。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使用抗菌试剂处理口罩获得抗菌效果,比如公开号为CN1565672A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非药物抗菌口罩,就是通过用抗菌卫生整理剂处理口罩上的抗菌布制得。通过抗菌试剂处理得到的抗菌口罩,由于使用了化学试剂,非常不环保;同时长期使用对身体有害;再有,随着抗菌剂含量的减少和效力的降低,口罩的抗菌性会逐渐降低,所述口罩的抗菌效果不持久。而且使用抗菌试剂处理增加了口罩的制造成本。
公开号为CN1446600A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具有天然抗菌作用的口罩,在传统口罩主体的内层、中间层、外层中,至少内层采用由竹纤维原料制成的纱布或者无纺布,所述内层指靠近人体口鼻部位的一侧的布层。由于竹纤维纱布或者无纺布质地较硬,口鼻直接接触感觉不舒服,上述结构非常不合理。通过竹纤维天然具有的抗菌性能获得具有天然抗菌效果、防臭、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的口罩。事实上,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原竹纤维都是由竹浆纺丝制得,是一种化学纤维,并不天然环保。所述通过竹浆纺丝制得的竹纤维,其截面为实心圆面,导致由上述竹纤维制得的口罩的吸湿和透气性能都很差。而且原竹经打成竹浆,再纺出竹纤维这一系列过程,大大增加了口罩的制造成本。更为严重的是,经过上述一系列过程,竹子抗菌防臭的特性大部分已经失去,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抗菌防臭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吸湿和透气性、无需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且提高抗菌效果的口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束紧装置,所述口罩本体由多层叠合而成,所述口罩本体包括至少一层麻纤维布层。
所述麻纤维布层中所述麻纤维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80%。
所述麻纤维布层中棉纤维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80%。
所述麻纤维布层中所述麻纤维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0%。
所述麻纤维布层构成所述口罩本体的至少一个次外层。
所述麻纤维布层构成所述口罩本体的中间层。
所述口罩本体的各层均为所述麻纤维布层。
所述麻纤维布层为麻纤维纱布层或者麻纤维无纺布层。
所述麻纤维为黄麻纤维、大麻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麻纤维为脱胶后的麻纤维。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70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纤维清洁生产及废弃物循环利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镀生产线用喷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