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自动除尘功能的灯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6807.7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4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洪银树;宫原雅晴;胡恒毓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建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V29/02;H01L23/36;H01L23/46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祖芬 |
地址: | 528251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自动 除尘 功能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自动除尘功能的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灯具,如中国台湾证书号第M334919号“LED灯具改良结构”新型专利案,该灯具包含一灯具主体、一散热座、一散热风扇及一避震构件。该灯具主体具有数个进风孔及数个出风孔,且该灯具主体内部设有一LED基板;该散热座设置于该灯具主体内部并靠合该LED基板;该散热风扇设置于该散热座一侧;该避震构件设置于该散热风扇与该散热座的相互组接部位。
该现有灯具在实际使用时,可连接于墙壁、天花板或桌子等地点的灯座(未绘示),以便通过该灯座与一般供电系统形成电性连接,进而可提供一照明作用。另外,当该LED基板因通电产生热量时,则可利用该散热风扇的运转,通过各该进风孔自外界空间引入气流,并配合该散热座的热传导作用,再进一步利用该散热风扇使该气流通过各该出风孔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空间,以达到预定的散热效果,进而可延长现有灯具的使用寿命。
然而,现有灯具的散热风扇在长时间不断通过各该进风孔引入气流的过程中,外界空间的气流所夹带的灰尘也容易不断堆积于各该进风孔内,因此,现有散热风扇在长期使用后,各该进风孔容易因灰尘形成阻塞而影响其进风量,造成现有灯具的散热效果降低,进而导致现有灯具的使用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为改善前述现有灯具必须定期手动去除灰尘而导致使用便利性不佳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灯具,其主要的发明目的是使该灯具具有可自动清理灰尘的功能。
为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包含有:一种具有自动除尘功能的灯具,其包含一外壳、一散热模组、一发光元件及一控制组件。该外壳一端设有一电连接部,另一端设有一透光部,且该外壳的外周壁分别具有一进风部及一出风部;该散热模组具有设置于该外壳内部的一散热风扇;该发光元件结合该散热模组且电性连接至该电连接部;该控制组件具有一驱动电路及一正反转控制电路,该驱动电路电性连接该散热风扇,该正反转控制电路电性连接该驱动电路,以通过该驱动电路控制该散热风扇的正反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控制该散热风扇反向旋转时,可提供固有的散热功能,当控制该散热风扇正向旋转时,则可自动进行除尘的功能,以延长该灯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具有自动除尘功能的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发明具有自动除尘功能的灯具于散热风扇反向旋转以进行散热作业时的组合剖视图。
图3:本发明具有自动除尘功能的灯具于散热风扇正向旋转以进行除尘作业时的组合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外壳 11 第一壳体 111 电连接部
112 进风部 12 第二壳体 121 透光部
122 出风部 20 散热模组 21 散热风扇
22 散热鳍片 30 发光元件 40 控制组件
41 驱动电路 42 反转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具有自动除尘功能的灯具至少包含一外壳10、一散热模组20、一发光元件30及一控制组件40。其中:
该外壳10可为一中空壳体或以数个壳体相互对接组合所构成,其以可供相关构件组装于该外壳10内部为原则,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0由一第一壳体11及一第二壳体12相互结合所构成。该外壳10的一端设有一电连接部111,另一端设有一透光部121,且该外壳10的外周壁具有一进风部112及一出风部122,其中该进风部112较佳由径向环绕设置于该第一壳体11的外周壁的数个进风孔所构成;该出风部122较佳由径向环绕设置于该第二壳体12的外周壁的数个出风孔所构成。
该散热模组20设置于该外壳10的内部,且该散热模组20至少具有一散热风扇21,该散热风扇21较佳选用一轴流式风扇,且该散热风扇21可另结合一散热鳍片22,该散热鳍片22由可导热的材质所制成,该散热风扇21结合于该散热鳍片22,借此,以提升该散热模组20的散热效果。
该发光元件30较佳选用发光二极管(LED)、灯泡或其他可通电后产生灯光构件。该发光元件30与该散热模组20相互结合,且较佳结合于该散热鳍片22的一侧端(如图2所示),又,该发光元件30与该电连接部111呈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建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建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68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