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插槽式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5767.4 | 申请日: | 200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9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蔡佳璋;吴志刚;吴俊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3/90 | 分类号: | H01R33/90;H01R33/94;H01R13/11;H01R43/16;H01R43/2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槽 连接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插槽式连接器;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供背光模块使用的多插槽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广泛地应用于各式产品上,例如液晶显示器,以提供产品所需的光源。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器需求的增大,背光模块的技术也愈趋成熟。以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背光模块而言,由于灯管有着成本低的优点,因此仍是背光模块主要采用的光源。
图1a所示为传统的背光模块中灯管的组装示意图。灯管70伸入多插槽式连接器10中,而提供灯管70所需的信号或电力的电路装置80则可插入多插槽式连接器10下方的第一插槽11或第二插槽12。如图1b及图1c所示,多插槽式连接器10包含壳体20及导电结构30。导电结构30的上端形成为灯管夹持端子31,用于夹持灯管70的电极。导电结构30的下端则弯折形成端子部33,用于与电路装置80的导电垫接触耦接。
这样一双插槽的设计可用以将电路装置80插入第一插槽11或第二插槽12中,端子部33需从中切成两半,且分别向上及向下弯折以分别对应于第一插槽11及第二插槽12。因此自第一插槽11或第二插槽12插入的电路装置80则仅能与切割为一半的端子部33电性连接。然而切割后的端子部33因其宽度减为一半,因此其与电路装置80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稳定性及导电能力均相对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插槽式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可提高其与电路装置连接的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插槽式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可提高其与电路装置连接的信号或电力传输稳定性。
多插槽式连接器包含壳体及导电结构,其中导电结构设置于壳体内。导电结构包含本体及端子部,其中端子部自本体的一端弯折延伸而出。端子部自本体弯折延伸而出后,即弯折形成第一拱脊;通过这一设置,第一拱脊即可突出形成一脊线,并由材料本体的弹性及结构关系产生弹力。端子部在形成第一拱脊后,即弯曲形成朝本体回绕延伸的回绕部。回绕部在朝本体延伸后,即再次弯折以形成第二拱脊。通过这一设计,第二拱脊突出形成一脊线并与第一拱脊相对,且第一拱脊与第二拱脊可分别突向不同的方向。
壳体上形成有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当导电结构容纳于壳体内时,第一拱脊与第二拱脊分别对应于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以分别连接插入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中的电路装置。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插槽式连接器,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包含一第一插槽与一第二插槽;以及一导电结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导电结构包含一本体与一端子部,该端子部自该本体的一端弯折延伸而出,并弯折形成一第一拱脊后,朝该本体回绕延伸,并再弯折形成一第二拱脊;其中,该第一拱脊与该第二拱脊分别突向不同的方向,且分别对应于该第一插槽与该第二插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插槽式连接器,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包含一第一插槽与一第二插槽;以及一导电结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导电结构包含一本体;以及一端子部,该端子部形成为一薄管,其上形成有轴向延伸的一开口,并具有夹设于该开口两侧的一连接端与一自由端,且该连接端连接于该本体;其中,该薄管形成有轴向延伸的一第一拱脊与一第二拱脊,其分别突向不同的方向,且分别对应该第一插槽与该第二插槽。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插槽式连接器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裁切形成一导电结构的平面基材,该平面基材包含一本体与一端子部;相对于该本体弯折该端子部以形成一夹角;弯折该端子部以形成突出的一第一拱脊;顺向弯曲该端子部位于该第一拱脊后的部分,使该部分朝该本体回绕延伸,并弯折形成突出的一第二拱脊,且该第二拱脊的弯折方向与该第一拱脊的弯折方向相同;以及将该导电结构设置于一壳体中,并使该第一拱脊与该第二拱脊分别对应该壳体的一第一插槽与一第二插槽。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多插槽式连接器,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包含一第一插槽与一第二插槽;以及一导电结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导电结构包含一本体与一端子部,该端子部包含:一第一拱脊,其一端连接该本体;一回绕部,其一端连接该第一拱脊相对于该本体的另一端;以及一第二拱脊,其一端连接该回绕部相对于该第一拱脊的另一端;其中,该第一拱脊、该第二拱脊及该回绕部共同包围形成一内部空间,该第一拱脊与该第二拱脊分别突向不同的方向,且分别对应于该第一插槽与该第二插槽。
附图说明
图1a为传统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1b为传统灯管连接器中导电片的示意图;
图1c为传统背光模块中灯管与灯管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多插槽式连接器的实施例的元件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57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