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码线条绉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3606.1 | 申请日: | 200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5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聿;岑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3C17/06 | 分类号: | D03C17/06;D03C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0018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码 线条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提花织物生产方法,主要涉及一种数码线条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织物是由经纬纱根据一定的交织规律形成的纺织品,主要用作服装面料、装饰用纺织品的原料。提花织物是指由提花机控制进行生产,在织物上表现各类图案的纺织品,业内又称为大提花织物。
受生产方式的制约,传统的提花织物生产必须由图案设计人员创作设计出可供织造生产的意匠图,再经制作纹版,上机,才能进入织物生产环节。具体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设计构思——画图——绘意匠图——轧纹版——上提花机——提花织物
在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的今天,尤其在电子提花机诞生之后,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暴露出了较多的局限:
其一,设计资源受局限。设计人员依据自己的观察与认识,通过加工、提炼而创作出作品。尽管这一资源将继续发挥作用,永不枯竭,但是,当科学可视化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兴起后,尤其当非线性科学图形在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帮助下逐步展示出来后,人们立即发现了新的、巨大的图案设计资源,因而也认识到了传统设计方式的局限。
其二,受人工制约,图案设计慢,生产周期长,既不能充分发挥电子提花机的优势,又满足不了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需求。
其三,图案设计受人脑的制约,无法进行图案的数字化处理,如图形的设计处理方法等。因此,图案变化和转换特别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数码线条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数码线条绉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1)、生成均匀随机网图形,产生织物图案花型;
在映射在(u,v)平面上所产生的随机网时,当q为整数,q次共振条件成立时,则其映射称为q阶共振扭转映射:
其中,u,v为变量,k是表征不可积性的扰动强度,满足该条件的随机网则称为均匀随机网;根据(1)式,将由q阶共振扭转映射所表示的均匀随机网转换为具有各种对称美的精致而复杂的可视化图形,即均匀随机网图形,其中,k与q均为控制图形变化的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36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