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作煤矸石烧结砖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63203.7 | 申请日: | 2008-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9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 发明(设计)人: | 余其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广时代新型墙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3/135 | 分类号: | C04B33/135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根良 |
| 地址: | 313119***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作 煤矸石 烧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砖方法,具体说是一种利用废弃煤矸石制作建筑用烧结 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正大力推广墙体材料改革,以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工业 废渣砖等新型墙体材料代替粘土实心砖。使用以废弃煤矸石为原料的烧结多孔 砖、烧结空心砖可使建筑物自重减轻1/3左右,节省燃料30%~40%,且烧成率 高,造价降低20%,施工效率提高40%,并能改善砖的绝热和隔声性能。
目前制作煤矸石烧结砖要经过破碎、搅拌、制坯、焙烧等工序。中国发明 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311087A公开了一种煤矸石砖的制作方法,采用该方 法制成的砖的孔洞率在20%-30%之间,砖的孔洞率低,导致砖内部传热影响了 砖的保温性能,同时其表观密度大,抗压强度低,从而影响采用这种砖的建筑 墙体的综合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有效地优化煤矸石烧结砖性能的 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制作煤矸石烧结砖的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锤式破碎机对煤矸石原料进行破碎,然后用滚筒筛进行颗粒筛分处 理,使得到的原料颗粒大小在2mm以下,其中2mm-50μm的占25%,50μm-5μm 的占55%,小于5μm的占20%,然后所得原料经搅拌机加水搅拌;
b、把搅拌好的原料输入陈化库陈化;
c、经陈化完的原料输入真空挤出机挤出成型;
d、把成型得到的坯体码放入干燥窑中干燥;
e、将干燥好的坯体放入焙烧窑中焙烧。
步骤a中加水搅拌后物料含水率控制在13%-15%之间。
步骤b中陈化时间大于72小时,以提高原料的综合性能。
步骤c中成型含水率控制在15%-17%之间。
步骤d中干燥周期为21.3小时,干燥残余水分小于3%。
步骤e中焙烧温度在960-1050℃之间,烧结后空心砖的抗压强度达到MU5.0 以上。
进一步的,对焙烧好的砖孔内塞复合绝热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温性能, 可使采用该产品的砖墙砌体的传热系数小于1.20w/(m2k),(当量)导热系数达 到0.377w/(mk)。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高细破碎和陈化技术,提高坯料塑 性;制坯采用高压真空挤出成型,提高砖坯密实度,优化空心砖的孔型和孔洞 排布,进一步提高孔洞率,降低了砖内部传热,提高了砖的保温性能,使建筑 彻体节能指标符合建筑节能要求。
采用该方法制成的煤矸石多孔砖孔率从目前的25%提高到36%,表观密度 从1400kg/m3下降到1210kg/m3,抗压强度从10MPa增长到15MPa。煤矸石空 心砖孔率从目前的40%提高到50%,表观密度从1100kg/m3下降到900kg/m3, 抗压强度从3.5MPa增长到5.0MPa。
具体实施方式
制作煤矸石烧结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锤式破碎机对煤矸石原料进行破碎,然后用滚筒筛进行颗粒筛分处 理,使得到的原料颗粒大小在2mm以下,其中2mm-50μm的占25%,50μm-5μm 的占55%,小于5μm的占20%,然后经搅拌机加水搅拌,加水搅拌后物料含水 率控制在13%-15%之间;
b、把搅拌好的原料输入陈化库陈化,陈化时间大于72小时;
c、经陈化完的原料输入真空挤出机挤出成型,成型含水率控制在15%-17% 之间,成型得到的湿坯体抗压强度达到21.7kg/cm2,砖的孔洞率大于40%;
d、把成型得到的坯体码放入干燥窑中干燥,干燥周期为21.3小时,干燥残 余水分小于3%;
e、将干燥好的坯体放入焙烧窑中焙烧,焙烧温度在960-1050℃之间,焙烧 时间为30~40小时。
焙烧好的砖出窑后,再对砖采取孔内塞复合绝热材料等措施,可以进一步 提高保温性能,可使采用该产品的砖墙砌体的传热系数达到1.185w/(m2k),(当 量)导热系数达到0.377w/(m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广时代新型墙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广时代新型墙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32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