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除尘体及掸头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62808.4 | 申请日: | 2008-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2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梅力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力萍 |
| 主分类号: | A47L13/10 | 分类号: | A47L13/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洪新 |
| 地址: | 3113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除尘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清洁用具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是清除尘土用的除尘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纤维除尘体(尘掸)中的掸头均由无纺布与化纤束丝组成,其中无纺布制成口袋状用于手柄插入,化纤束丝焊接在无纺布的底面或下面形成工作面。所以该种尘掸的实际工作面是一平面或者位于180度内;导致纤维的使用效率较低,造成材料的浪费;并且在某些环境(如缝隙中、角落处、瓶体中)中工作,需要使用者弯手、扭曲、或反复伸入抽出,不仅工作效率低,还容易造成重复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除尘体的改进,该纤维除尘体应能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可适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具有更高的清洁效率的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种纤维除尘体的制造方法,以快速、有效地生产所述的纤维除尘体。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纤维除尘体,包括掸头和手柄,所述的掸头又包括片状的无纺布和固定在无纺布上的化纤束丝,所述的无纺布中的两个布片热熔连接为一体并且形成容纳手柄插杆插入的插袋;所述的化纤束丝横向平行热熔连接在无纺布的上面和下面,所有化纤束丝的长度大于上片或下片的横向宽度以使化纤束丝的两端从无纺布的横向边沿处向外悬垂伸出。
所述的无纺布上分布着长度方向平行伸展的至少两条热熔连接线,并且长度方向的一端热熔封闭,以形成所述的插袋。
所述插袋袋口部位的两条热熔连接线分别向两侧边缘弯曲,以形成利于插杆插入的敞口。
所述插袋的中间还分布着沿长度方向伸展的一条热熔连接线,以把插袋分隔为供两个插杆插入的通道。
掸头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制手柄插袋:
将无纺布对折成二层并叠合,然后制作至少两条沿着长度方向平行伸展的热熔连接线;并把无纺布长度方向的一端热熔封闭,以形成容纳手柄插杆插入的插袋;
2)化纤束丝热熔连接:
等长的化纤束丝平行排列成设定长度及厚度的纤维层,然后对化纤束丝的中间部位进行热熔连接,热熔连接点沿着纤维层的长度方向伸展,形成至少一条连续伸展的热熔线,使得该纤维层连为一体;
3)化纤束丝与插袋组合:
在两个纤维层的一面分别喷洒热溶胶,然后分别粘接在插袋的两个面上。
所述的纤维层的两个横向边缘部位还各制有若干个热熔连接点,这些热熔连接点沿着无纺布的长度方向间断排列,将所涉及的化纤束丝与无纺布热熔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无纺布的一边折边后热熔连接,以形成插袋插入口的花纹及增加无纺布强力。
所述的热熔连接均采用热压辊热压或超声波焊接。
本发明使用时只需将手柄插杆插入掸头中的插袋,并对化纤束丝稍加梳理;由于化纤束丝分布在插袋的周围,插杆伸入后化纤束丝就向各个方向展开形成一个近似圆柱形的绒毛棒(如图3所示形状)。这样就可用作清洁工作了。
本发明提供的纤维除尘体,作为刷毛的化纤束丝能够往所有方向伸展;这样就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在各种场合,包括各种缝隙中、角落处、瓶体及孔洞中的积尘都能有效地去除,从而显著提高了清洁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另外,整个结构也较为简单,所用焊接设备也为现有技术,所以成本也不高。
本发明提供的制造方法,不但能够简单有效地生产所述的掸头,获得的产品膨松度高,外形美观,质量好;而且所有工艺步骤能够利用机械设备实现,使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材料损耗减少,成本得以进一步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掸头在无纺布及化纤束丝展平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无纺布及化纤束丝在左视方向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纤维除尘体在使用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掸头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手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手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掸头中的无纺布在加工过程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掸头中的纤维层在加工过程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掸头中的纤维层与无纺布在连接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掸头中的纤维层和无纺布在俯视方向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力萍,未经梅力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28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