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临时与永久道路一次性施工工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62785.7 | 申请日: | 2008-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4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形;章瑞文;尉烈扬;陈铁军;俞昂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水林 | 
| 主分类号: | E01C3/02 | 分类号: | E01C3/02;E01C7/00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卫东 | 
| 地址: | 312000浙江省绍兴市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临时 永久 道路 一次性 施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临时与永久道路一次性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资源日趋紧缺,节能节材已是各行各业应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建筑业,已出现很多新型的节能材料、设备和节能节材的施工技术,并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在道路施工方面,特别是建筑施工现场传统做法是先建临时施工道路,待主体结构装修完毕后,再重新开挖,安装给排水管道,再建永久性道路;传统的临时道路材料、人工、机械费用损耗,工期更长,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临时与永久道路一次性施工方法,本发明的施工工法将临时道路施工程序逆转,先安装管道,做好永久性道路的路基,作为临时道路使用,待工程收尾,将路基局部修整,浇筑路面面层。具有节材节能,加快施工进度,节省了道路重复施工的时间,减少两次挖土所引起的污染的特点。
临时与永久道路一次性施工方法是在工程场地平整测量定位后,按场外工程设计要求,先进行场外道路的路基施工,作为施工期间临时道路使用,同时铺设给排水管道、砌筑窨井等道路以下地下设施。收尾阶段对路基局部修整后按设计要求浇筑路面面层。
基础使用阶段先不浇筑混凝土基层,待基础完工后再浇筑,考虑到施工期间各种机械设备对路基承压会高于设计要求,故通过道路的局部给排水管道需进行加固处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临时与永久道路一次性施工方法,将临时道路施工程序逆转,先安装管道,做好永久性道路的路基,作为临时道路使用,待工程收尾,将路基局部修整,浇筑路面面层,具体步骤如下: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清除表土→管道施工→管道局部加固→路基铺设→路基局部修整→铺设侧面石→浇筑沥青路面。
所述的测量定位是指按场外设计图纸要求测量定位,包括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要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可利用建筑施工的原水准布置点。
所述的管道施工包括如下施工流程:开挖基槽→砌筑窨井→检查管、井底标高→管材检查→下管→接口→管道局部加固→闭水试验;管基土层应分层夯实,窨井砌筑同时进行。
所述的管道局部加固是指在管道横穿过道路或在道路下沿道路延伸方向埋设时需要进行加固,并埋设管道观察孔,当道路使用频率少,埋深>700mm的,在管道上部加钢筋网片加固,主筋采用HRB335(钢筋强度等级II级)级,直径不小于10mm,分布筋采用HPB235(钢筋强度等级I级)级,直径不小于6mm,间距均不大于250mm;道路使用频率大,埋深≤700mm的,用C15(混凝土强度等级)素混凝土包裹管道,每边厚度不小于100mm;当管道上部荷载较大时把加钢筋网片和混凝土包裹管道两者结合加固。
所述的路基铺设包括如下施工流程:铺设塘渣→沉降检测→铺设二灰碎石→浇筑混凝土基层→伸缩缝设置,由于机械设备对路基频繁负重使用引起的路基凹陷、破损,通过沉降检测不符合的要用塘渣、二灰碎石、混凝土材料进行局部返修,调整。
所述的伸缩缝设置是为防止道路开裂,在混凝土基层浇筑时设置20~30mm宽的伸缩缝或板厚1/3深,宽>5mm的切割缝,并灌沥青或沥青砂,间距5~6m。
所述的沉降观测要先进行观测点的设置:在路基铺设时预埋50×3.0mm的PVC管,PVC管应设在所述管道中心线位置上,且一端与管道加固用混凝土固定,另一端设在路基顶面往下100mm处,PVC管周边用细石粉或黄砂回填保护,回填半径100mm范围内;PVC管顶用木塞塞严,为防止观测时木塞不易拔出,在木塞上钉入U型Φ6钢筋头;观测点每排管道中间设置一个,两侧利用窨井位置设观测点。
所述路基局部修整包括对混凝土基层局部修整、清理、打毛,并摊铺底油一层;局部裂缝用宽度约100~200mm的SBS卷材条沿裂缝方向打压粘密。
所述的铺设侧面石的同时要对窨井盖根据沥青层的铺设用混凝土调整标高,保证封口严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施工工法节材节能,该工法利用永久性道路路基同时作为临时道路使用,节约了临时道路施工的塘渣、混凝土等材料;工程给排水管道预先铺设,施工期间场内排水就可利用永久管网,节省另设排水措施的费用。其次加快施工进度,永久道路只需局部修整浇筑路面面层即告完成,节省了道路重复施工的时间;减少污染,减少两次挖土所引起的污染。适用于学校、医院、住宅小区、厂房等场外工程道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指的一种临时与永久道路一次性施工方法,将临时道路施工程序逆转,先安装管道,做好永久性道路的路基,作为临时道路使用,待工程收尾,将路基局部修整,浇筑路面面层,施工流程图见图1,具体步骤如下: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清除表土→管道施工→管道局部加固→路基铺设→路基局部修整→铺设侧面石→浇筑沥青路面。首先进行施工准备,准备各种材料、人员和器材等,建筑与场外施工图同时到位。然后进行测量定位,是指按场外设计图纸要求测量定位,包括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都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可利用建筑施工的原水准布置点。之后清除表土,然后进行管道施工,包括如下施工流程:开挖基槽→砌筑窨井→检查管、井底标高→对要埋入的管材进行检查→把管道下埋入基槽→然后对管与管之间进行接口→管道局部加固→闭水试验;管基土层应分层夯实,窨井砌筑同时进行,具体按设计图纸要求和室外给排水管网安装施工工艺操作。管道局部加固是指在管道横穿过道路或在道路下沿道路延伸方向埋设时需要进行加固,并埋设管道观察孔,当道路使用频率少,埋深>700mm的,在管道上部加钢筋网片加固,主筋采用HRB335级,直径不小于10mm,分布筋采用HPB235级,直径不小于6mm,间距均不大于250mm;道路使用频率大,埋深≤700mm的,用C15素混凝土包裹管道,每边厚度不小于100mm;当管道上部荷载较大时把加钢筋网片和混凝土包裹管道两者结合加固。再进行路基铺设,包括如下施工流程:铺设塘渣→沉降检测→铺设二灰碎石→浇筑混凝土基层→伸缩缝设置,由于机械设备对路基频繁负重使用引起的路基凹陷、破损,通过沉降检测不符合的要用塘渣、二灰碎石、混凝土材料进行局部返修,调整。其中伸缩缝设置是为防止道路开裂,在混凝土基层浇筑时设置20~30mm宽的伸缩缝或板厚1/3深,宽>5mm的切割缝,并灌沥青或沥青砂,间距5~6m。而沉降观测要先进行观测点的设置:在路基铺设时预埋50×3.0mm的PVC管,PVC管应设在所述管道中心线位置上,且一端与管道加固用混凝土固定,另一端设在路基顶面往下100mm处,PVC管周边用细石粉或黄砂回填保护,回填半径100mm范围内;PVC管顶用木塞塞严,为防止观测时木塞不易拔出,在木塞上钉入U型Φ6钢筋头;观测点每排管道中间设置一个,两侧利用窨井位置设观测点。然后进行路基局部修整,包括对混凝土基层局部修整、清理、打毛,按设计要求摊铺底油一层;局部裂缝用SBS卷材条(宽度约100~200mm)沿裂缝方向打压粘密。再铺设侧面石,同时要对窨井盖根据沥青层的铺设用混凝土调整标高,保证封口严密。最后浇筑沥青路面,先铺设50mm厚粗粒沥青混凝土,然后再铺设30mm厚细粒沥青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水林,未经周水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27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压装饰件和设备
- 下一篇:环氧玻璃布基双面覆铜箔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