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吸式搅拌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2230.2 | 申请日: | 200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4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程振民;鞠凡;陈建华;储消和;周志明;袁佩青;余中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F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吸式搅拌反应器,尤其适用于气-液和气-液-固非均相反应过程。
背景技术
气-液和气-液-固多相搅拌反应器是一类很重要的反应器,并且经常需要把反应器顶部的气体重新分散到液相中,以提高反应速率与气体利用率。自吸式气液反应器是一种不用额外的气体输送机械而能自行吸入反应器上部空间气体进行气液接触的反应装置,通过特殊设计的自吸式搅拌桨在进行料液混合的同时不断吸入外界的气体,达到气液分散、反应的目的。然而自吸式搅拌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只有当搅拌转速达到临界转速以上时,才会有气体吸入并分散到液体中来,并且转速越高气体吸入量越大;当转速低于临界转速时,就像普通的搅拌桨一样工作,没有气体吸入。与气体外循环的反应器相比,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目前国内外各种专利所述的自吸式搅拌桨,都采用空心叶轮,出气孔在叶轮上,桨型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把出气孔放在叶轮上,对于一定的叶轮直径,对应的临界转速也是固定的。尤其对于叶轮直径较小的反应器,气体吸入的临界转速就很高。随着自吸式叶轮浸没深度的增加,临界转速增加,气体吸入量减少。所以对于双层桨的自吸式反应器,为了吸入更多的气体,把自吸式桨作为上层桨。这样要依靠液相的总体流动,才能把气泡分散到釜下部的空间中。如设计不当,釜下部的气含率远低于釜上部的气含率。
现有的专利报道并没有研究下层桨的影响,也没有研究挡板对临界转速以及吸气量的影响。对于气-液-固三相搅拌反应器,经常为了防止颗粒堵塞轴承而不设置底支撑,造成运转不够稳定,并且易损坏;并且进气孔都设在同一平面上,使搅拌轴的强度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界转速低、吸气量大、混合效果好的自吸式搅拌反应器。
所述的自吸式搅拌反应器,包括筒体及安装在筒体中间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带进气孔的空心搅拌轴,空心搅拌轴下部依次连接设置自吸式搅拌桨、下层搅拌桨,自吸式搅拌桨处连接设置出气支管,出气支管与空心搅拌轴连通。
所述的自吸式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筒体内配合设置一组挡板,挡板的外侧与筒体内壁间隙连接固定。
所述的自吸式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下层搅拌桨为上推式轴流桨。
所述的自吸式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空心搅拌轴下端与设置在筒体的底部的底支撑活动连接。
所述的自吸式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出气支管穿设于自吸式搅拌桨的中部。
所述的自吸式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出气支管的端部设置出气孔,且其管端斜切向下。
所述的自吸式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空心搅拌轴上部不同径向平面上配合设置两组或两组以上进气孔,进气孔的周围连接设置加强环。
所述的自吸式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下层搅拌桨与自吸式搅拌桨的距离不大于1.5倍桨径,出气支管的长度为自吸式搅拌桨桨径的1.3-2.5倍。
所述的自吸式搅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出气支管的长度为自吸式搅拌桨桨径的1.8倍。
本发明的自吸式搅拌桨处加设分散气体的出气支管、用上推式轴流桨作为下层搅拌桨、并采用全挡板结构,这三种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气体开始吸入的临界转速,并增加了气体吸入量,气液接触良好,传质效率提高,使搅拌转速、搅拌能耗的协调变得简单,从而使产品的收率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吸式搅拌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自吸式搅拌桨采用的斜叶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自吸式搅拌桨采用的推进式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自吸式搅拌桨采用的涡轮式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空心搅拌轴、3-挡板、4-底支撑、5-下层搅拌桨、6-出气支管、7-自吸式搅拌桨、8-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自吸式搅拌反应器,包括筒体1及安装在筒体1中间的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带进气孔8的空心搅拌轴2,空心搅拌轴2下部依次连接设置自吸式搅拌桨7、下层搅拌桨5,自吸式搅拌桨7处连接设置出气支管6,出气支管6与空心搅拌轴2连通,空心搅拌轴2下端与设置在筒体1的底部的底支撑4活动连接。
本自吸式搅拌反应器的空心搅拌轴2通过电机带动旋转进行搅拌,筒体1上部的气体从进气孔8吸入,经空心搅拌轴2和出气支管6进入液相中,桨叶的剪切作用使气泡进一步破碎,气泡随液相总体流动分散到反应器的不同位置,实现气液的接触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22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