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剪式齿轮的动力输出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1851.9 | 申请日: | 200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3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布赖恩·威尔逊;肯尼思·L·诺瓦奇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28 | 分类号: | B60K17/28;B60K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吴贵明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齿轮 动力 输出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机动车动力系统(powertrain),具体地,涉及将动力系统用作机动车车载的或机动车外在的设备的动力源。
背景技术
机动车的发动机可用来通过动力输出(PTO)向机载的设备(诸如提供压力以便支撑并移动扫雪机犁片或铲斗臂的液压泵)供应动力,以及向外在的设备(诸如施工现场、牧场或农场的水泵或发电机)供应动力。
传统的PTO在液力变矩器涡轮(torque converter turbine)的下游被驱动,该液力变矩器涡轮通过叶轮被液体动力地连接至发动机轴,所述叶轮被可驱动地连接至发动机。尽管变速齿轮选择器的选定位置处于倒档范围或驱动档范围,但是当机动车停止时传统的PTO单元不传输动力。为了使得传统PTO为用户提供动力,变速器必须将动力传输至传统PTO的输出。
在重型卡车应用中,PTO组件通常轴向地设置在变速器钟形壳体与齿轮箱之间。但是这种布置在轻型卡车中不能被很好地包装。这要求改变变速器的后部位置,这种改变将导致安装/交叉结构及驱动轴的复杂性,并且不适宜大量生产。
在轻型卡车工业中存在对有效PTO(即,不管变速器的操作状态如何均由发动机输出直接驱动的一种PTO)的需求。有效PTO应该控制齿轮系统中齿隙的影响,并且以具有微弱的齿轮颤动或没有齿轮颤动的方式安静地运转。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传输旋转动力的动力输出组件包括:叶轮轴,可驱动地连接至动力源;壳体,具有穿过壳体壁的开口;小齿轮,固定至叶轮轴、位于壳体中、与开口对齐、且被支撑以便围绕轴线旋转;以及第一动力输出惰轮,该第一动力输出惰轮包括:第一惰轮部分,该第一惰轮部分与小齿轮啮合、与开口对齐、并包括从第一惰轮部分的侧部伸出的第一销;第二惰轮部分,该第二惰轮部分与第一惰轮部分同轴、相对于第一惰轮部分可转动、与小齿轮啮合、与开口对齐、并包括从第二惰轮部分的侧部朝向第一惰轮部分伸出的第二销;以及弓形弹簧,该弓形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惰轮与所述第二惰轮之间、并包括成角度间隔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接触第一销并且第二端部接触第二销。
PTO惰轮可以与泵壳体结合在一起或者可以是单独安装单元,当用户安装PTO单元时该单独安装单元被安装。有效PTO应该控制齿轮系统中齿隙的影响,并且以具有微弱的齿轮颤动或没有齿轮颤动的方式安静地运转。
从以下详细描述、权利要求及附图中,优选实施例的适用性的范围将变得明显。应该理解的是,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给出所述描述和具体实例,尽管它们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对所描述的实施例和实例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描述将更容易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液力变矩器、液压泵以及PTO单元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是示出了PTO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是变速器油泵组件、PTO单元以及惰轮的局部前视图;
图4是示出了可应用PTO单元的机动车动力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PTO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6是惰轮剪式齿轮组件的侧视图;以及
图7是图6的齿轮组件的前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沿轴线11设置在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前部之间的液力变矩器10包括由液力变矩器盖14包围的叶轮12,该液力变矩器盖被固定至叶轮的叶片并可驱动地连接至发动机的曲轴。焊接至盖14的叶轮轴16被轴承20支撑以便在泵体18上转动。泵体18被适配于泵支撑件(pump support)22,该泵支撑件由螺钉23固定至变速器的前盖24。泵体18容纳液压泵,该液压泵的齿轮或转子26由外花键28连接至叶轮轴16。
叶轮轴16上的内花键30将叶轮轴连接至PTO的小齿轮32。小齿轮32由设置于导轮轴(stator shaft)36的轴肩上的轴承34支撑,该导轮轴从液力变矩器10的定子处轴向地伸出。PTO小齿轮32与PTO惰轮38啮合,该惰轮被支撑在适配于PTO惰轮支撑件48的突出部44、46中的轴承40和加伸轴42上。卡环49将轴42固定在支撑件48上的适当位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18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