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筒状渔线轮座以及钓竿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1526.2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3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孝文;下野诚;德田勇;细谷靖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A01K87/06 | 分类号: | A01K8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 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状渔线轮座 以及 钓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筒状渔线轮座以及钓竿,该渔线轮座具有将渔线轮的脚部保持在座体上的罩部,所述座体安装在竿体的规定位置上。
背景技术
作为筒状的渔线轮座其构成为,在作为安装在竿体(公报内附图标记:2)的规定位置上的座体的座主体(公报内附图标记:4)上设有用于安装作为罩部的移动罩(公报内附图标记:6)的圆弧状外周面和供竿体贯穿在座主体的内部的竿体贯穿用的圆形孔,将上述圆弧状外周面的轴芯和上述圆形孔的轴芯设定成同心位置(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65124号公报(段落〔0011〕~〔0013〕,图2及图5)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竿体插通用的圆形孔的轴芯和外嵌有罩部的圆弧状外周面的轴芯呈同心状态,因此,形成在圆形孔和圆弧状外周面之间的壁厚较厚。
这样,由于相对于收纳有脚按压体的座体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隔着所述轴芯位于180°对角位置上的部分的厚度变厚,因此,壁厚厚出的那部分向外侧伸出。由此,在罩部外嵌于座体的圆弧状外周面部分的状态下,在同时握住渔线轮脚和渔线轮座的情况下,不能使手指充分地环绕在罩部的外周面上,存在不能充分握住该部分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渔线轮座,通过对安装罩部的座体的截面形状实施改进而变得容易握持,在投入钓钩时不易打滑。
〔结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特征结构是,在安装于竿体的规定位置上筒状的座体上具有圆弧状外周面,该圆弧状外周面用于外嵌安装将保持渔线轮脚的部分形成在圆周方向的一部分的罩部,并且在所述座体的内部具有供所述竿体贯穿的竿体贯穿用的圆形孔;将所述圆弧状外周面的轴芯设定为相对于所述圆形孔的轴芯更靠近所述罩部的保持渔线轮脚的部分,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
将安装上述罩部的圆弧状外周面的轴芯设定为相对于上述竿体贯穿用的圆形孔的轴芯更靠近保持上述渔线轮脚的部分。由此,作为座体的壁厚,在罩部安装在座体的状态下,能够使与罩部中的保持渔线轮脚的部分所处位置的一侧成180°角相反侧的圆弧状外周面部分的壁厚变薄。
由此,罩部中的与圆弧状外周面紧密接触的状态下外嵌的部分也不会从座体向外侧大幅度地突出。
这样,在同时握住渔线轮脚和渔线轮座的情况下,在使手指接触罩部的外周面时,能够使手指充分地环绕其外周面,变得容易握持。
〔效果〕
仅通过实施使轴芯位置不同的改造,就能够使罩部的突出量减小,变得容易握持。
一般,相比于握持圆形的物体,握持椭圆形的物体更难打滑而容易握持。
因此,考察了罩部的截面形状后,由于以往罩部的贯穿座体的部分呈大致圆弧状,保持渔线轮脚的部分成为从该圆弧状部分突出的状态,所以呈椭圆状。因此,在将手指环绕在罩部上进行握持的情况下,该呈椭圆状的部分成为阻力变得不易打滑而容易握持。
在这点的基础上还进一步使与保持渔线轮脚的部分成180°角相反侧的部分的壁厚通过上述的使轴芯位置不同而形成得较薄。
因此,手指能够更容易地环绕在该较薄的部分上,罩部变得容易握持而不易打滑,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投入钓钩的甩杆操作。
而且,在将绕线轮安装在渔线轮座上从而进行使该绕线轮位于比竿体更靠近下侧的位置的钓鱼操作时,由于座体的轴芯位置位于比竿体的轴芯位置更靠近下侧的位置上,因此,作为钓竿的轴芯位置成为位于下侧的位置,在投入钓钩后等待鱼上钩并收线的情况下,保持钓竿的负担变轻。
〔结构〕
本发明发明技术方案2的特征结构是,在安装于竿体的规定位置上的筒状的座体上具有圆弧状外周面,该圆弧状外周面用于外嵌安装将保持渔线轮脚的部分形成在圆周方向的一部分的罩部,并且在所述座体的内部具有供所述竿体贯穿的竿体贯穿用的圆形孔;所述罩部由外嵌安装在所述圆弧状外周面的盖体和位于所述盖体的所述保持部分上的渔线轮脚的按压体构成,将所述座体的圆弧状外周面的轴芯设定成比所述座体的所述竿体贯穿用的圆形孔的轴芯更靠近所述脚按压体;将所述盖体以与所述座体的圆弧状外周面紧密接触的状态安装所述盖体,并安装固定在所述座体上,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将圆弧状外周面的轴芯设定成比上述座体的上述竿体贯穿用的圆形孔的轴芯更靠近上述脚按压体。由此,作为座体的壁厚,能够使与脚按压体所处的位置一侧成180°角相反侧的圆弧状外周面部分的壁厚变薄。
由此,圆弧状外周面紧密接触的状态下外嵌的盖体也不会从座体向外侧大幅度地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1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