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预付费的方法、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1482.3 | 申请日: | 200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6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吉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00 | 分类号: | H04M17/00;H04L12/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预付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预付费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固网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发展,通过认证、授权和计费(AAA: 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服务器对用户接入网络进行认证、 授权和计费模式已经相对很成熟,但随着运营商业务不断丰富化与运营的精 细化,要求各厂商能够对多种业务进行融合计费,目前各个厂家推出的方案 主要是通过在线计费系统(OCS:Online Charge System)与AAA服务器配 合实现,组网图如图1所示。
增加OCS做计费功能后,现有技术为达到在尽量小的改动现网组网情况 下通过AAA与OCS的配合完成用户上网的实时预付费功能,主要采用了通过 AAA服务器下发修改授权消息(COA:Change-of-Authorization Messages)动 态修改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的在线用 户可用业务使用量的方式实现,如图2所示:
假设条件为:OCS装置帐户余额:18元;用户计费策略:1小时/元;AAA 服务器每次向OCS申请配额:5元;中间计费时长为:4小时。
1、用户发起PPPoE认证请求;
2、BRAS将用户认证请求消息发送到AAA服务器;
3、AAA服务器对用户进行认证。如果认证通过,则AAA向OCS装置发送 信用控制请求(CCR:Credit-Control-Request)初次(Initial)消息,申请预算 用户可用时长和预留上网费用;
4、OCS装置根据用户计费策略判断用户剩余金额18元是否足够一个周期 可用时长的消费,判断用户有足够的费用,就冻结一个周期配额5元费用,并 根据用户计费策略反算出用户的5小时的可用时长,然后将5小时可用时长通 过信用控制应答(CCA:Credit-Control-Answer)初次(initial)消息返回给 AAA服务器;
5、AAA服务器根据包括5小时可用时长的CCA初次消息,向BRAS发送 Radius认证响应消息。认证响应消息包括用户本次上网的5小时可用时长;
6、PPPoE连接完成,用户开始上网;
7、BRAS向AAA服务器发送初次计费请求消息;
8、AAA服务器向BRAS返回初次计费响应消息;
9、BRAS通过中间计费请求消息定期向AAA服务器报告用户使用情况;
10、AAA服务器把BRAS通过radius计费请求消息上报的用户使用情况, 转换为Diameter协议的CCR消息请求发送给OCS装置;
11、OCS装置对用户上周期的使用情况进行结算,并再次预留冻结一个 周期5元的费用,并反算5小时可用时长,通过CCA消息向AAA服务器返回用 户的可用时长;
12、AAA服务器直接向BRAS返回中间计费响应消息;
13、计费响应后,AAA服务器又紧接着向BRAS下发修改授权消息(COA: Change-of-Authorization Messages),更新BRAS的Session-Timeout为OCS装置 下发的实际可用时长;
14、BRAS更新了Session-Timeout后,向AAA服务器返回COA响应消息, 第9步到第14步可重复多次;
15、BRAS监控到用户可用时长使用完,切断强制用户下线;
16、BRAS向AAA服务器发送计费结束请求;
17、AAA服务器将用户使用时长通过CCR最终消息发给OCS装置;
18、OCS装置根据计费策略及时长计算费用,将预留剩余费用返还给用 户,并通过CCA最终消息向AAA服务器返回响应消息;
19、AAA服务器向BRAS返回计费结束响应消息。
现有技术中的COA消息在规范中定义比较模糊,各个厂家实现不一致, 且现在的网络大部分BRAS是以前老设备,不支持这些特性,改造工作量巨大 并且每次配额更新都需要下发COA消息,BRAS和AAA服务器之间交互消息量 成倍增多,过于占用资源。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14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讯处理方法及视讯系统
- 下一篇:负载均衡系统及负载均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