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尿路结石的中药汤剂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60478.5 | 申请日: | 2008-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6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 发明(设计)人: | 付继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继鸿 |
| 主分类号: | A61K36/716 | 分类号: | A61K36/716;A61P13/04;A61K35/36;A61K35/3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6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结石 中药 汤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汤剂,尤其是治疗尿路结石的内服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尿路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的如输尿管堵塞可引发肾盂严重积水。当前国内治疗尿路结石只是对症治疗,甚者只能手术或做肾切除治疗。市场上虽有许多治疗尿结石的中成药或中药片剂,但疗效不确切,有的是辨证施治不准确,有的把西医的治疗方法搬到中医治疗方法上,疗效甚微。《诸病源侯论·诸淋病侯篇》云:“肾主水,水结化石,故肾客砂石,肾为热所乘,则成淋。肾虚则不能制石,故淋而出石。”其病理为湿热未清,蕴结日久而为结石。而结石一旦形成在肾,输尿管,对器官都有不同成度的损伤,由于病程缠绵虚实夹杂,故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溶石排石为一体的方法治疗。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和溶石排石治疗原则的尿路结石中药汤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熬制而成的:
虎杖30份、威灵仙40份、金钱草60份、鸡内金15份、穿山甲15份、海金沙、皂角刺、王不留行、冬葵子、川牛膝和石苇20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按照常规的制剂工艺制备成常用的临床制剂。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水煎时,将上述药物272克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待药物膨胀后,用缓火煎煮沸锅20分钟,过滤出药液,再加冷水煎煮15分钟,过滤出药液,把两次煎煮过滤的药液混合一起,浓缩后备用。
服用时,一日两次,早晚两次服完,一般患者十天左右即可痊愈,重者约一个月。
本发明的药理分析如下:
威灵仙:主要用于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病治骨鲠。
虎杖:主要用于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止咳。
金钱草:主要用于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用于热淋、砂淋、石淋。
鸡内金: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穿山甲:主要用于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海金沙:主要用于利水通淋,用于热淋、砂淋、血淋、膏淋等。
皂角刺:主要用于托毒排脓,活血消痛。
王不留行:主要用于活血通经,下乳,利尿通淋。
东葵子:主要用于利水通淋,润肠通便。
川牛膝:主要用于活血祛瘀,利尿通淋,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
石苇:主要用于利尿通淋,止咳。
本发明将上述药物进行配伍,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溶石排石等功效,对治疗尿路结石有一定的疗效。。
为证明本发明功效,临床选用298名尿路结石患者作为治疗组服用尿路结石中药汤剂,另选本100名患者作为对比组服用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排石冲剂,每次一袋(20g)每日三次,急性发作时伴尿路感染腰腹部绞痛剧烈者,予以抗感染,解痉止痛等西医常规处理。两组治疗期均为一个月,服药期间均停用其他排石药物,每日饮水2500ml以上,在身体能够耐受的情况下进行适当跳跃运动。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依据症状,体征,结石检验,B超,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必要时做CT检查确定诊断。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治愈:砂石排出,症状消失,X线摄片结石阴影消失。
好转:症状改善X线摄片结石缩小或部位下降。
无效:症状及X线检查结石无变化。
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疗效。
准确称取虎杖30g、威灵仙40g、金钱草60g、鸡内金15g、穿山甲15g海金沙30、皂角刺15g、王不留行15g、冬葵子12g、川牛膝20g和石苇20g,用1000ml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药物膨胀后,用缓火煎煮沸锅20分钟,药液约400ml,过滤出药液,再加冷水750ml煎煮15分钟,药液约300ml左右,过滤出药液,把两次煎煮过滤的药液合并浓缩至600ml,分早晚两次服完。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继鸿,未经付继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04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