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火耐候抗震钢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58360.9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7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董杰;张思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6 | 分类号: | C22C38/16;C21D8/02;C21C7/04;B23P17/00;B21B37/74;B21B37/76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71104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火 抗震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耐火耐候抗震钢的制备方法,该耐火耐候抗震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为:
C 0.6~0.11,Si 0.25~0.50,Mn 0.95~1.35,P≤0.035,S≤0.015,Cu 0.2~0.27,Mo 0.30~0.42,Nb 0.015~0.03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制备方法包括高炉铁水转炉炼钢、LF精炼、异形坯连铸、BD初轧、精轧、冷床空冷、矫直、切割成材H型钢,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1)铁水预脱硫后运至转炉进行冶炼;采用LF精炼,使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为:
C 0.6~0.11,Si 0.25~0.50,Mn 0.95~1.35,P≤0.035,S≤0.015,Cu 0.2~0.27,Mo 0.30~0.42,Nb 0.015~0.03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精炼完毕后进入近终型异型坯连铸工序,生产出H型近终型连铸坯料;
3)坯料采用冷装或热装热送方式进入加热炉,加热到1180~1300℃出炉,进行高压水除鳞;
4)除完鳞的坯料通过辊道送至BD粗轧机和TM精轧机组轧制,粗轧后温度不低于1090℃,终轧温度的控制为腹板不低于720℃,翼缘不低于850℃;轧制产品尺寸按照国标GB/T11263-2005执行;
5)轧制成材后在输送辊道上对两侧翼缘进行强制冷却至600-780℃;
6)轧件上冷床进行空冷;
7)当轧件冷至100℃以下后,进矫直机进行矫直;
8)将轧件切割成材H型钢、收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耐候抗震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加热到1200~1280℃出炉;步骤5)中强制冷却至650-750℃。
3.一种耐火耐候抗震钢的制备方法,该耐火耐候抗震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为:C 0.6~0.11,Si 0.25~0.50,Mn 0.95~1.35,P≤0.035,S≤0.015,Cu 0.2~0.27,Mo 0.30~0.42,Nb 0.015~0.03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制备方法包括高炉铁水转炉炼钢、精炼、板坯、轧制、冷却、卷曲成板材,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1)铁水预脱硫后运至转炉进行冶炼;采用LF精炼,使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为:
C 0.6~0.11,Si 0.25~0.50,Mn 0.95~1.35,P≤0.035,S≤0.015,Cu 0.2~0.27,Mo 0.30~0.42,Nb 0.015~0.03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钢水出站前,喂入500m~700m Si-Ca线进行钙化处理;钢水的液相线温度为1500~1550℃,精炼时间20~60分钟,软吹时间6~20分钟,软吹要求包内钢液微动,钢水不得裸露;
3)连铸,全程保护浇注,中包覆盖剂采用低碳专用覆盖剂,保护渣采用集装箱钢保护渣;开浇时加入开浇渣,0.3~0.6m/min,正常浇铸拉速0.8~1.2m/min;
4)钢坯送入加热炉,还原性或中性氛围加热,采取高温快烧加热方式,钢坯加热到1200~1300℃出炉,进行高压水除鳞;
5)进入粗轧、精轧,轧件的精轧出口温度在900~940℃之间,
6)冷却并卷曲成板材,卷曲温度控制在685±10℃,卷曲呈卷后缓冷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836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洗涤剂盒组件
- 下一篇:一种菱镁矿真空碳热还原制备金属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