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玉米淀粉的新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58046.0 | 申请日: | 2008-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4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亚 |
| 主分类号: | C08B30/04 | 分类号: | C08B30/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玉米 淀粉 新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玉米淀粉的新工艺,特别适用于老企业扩建以及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生产淀粉。
在当前淀粉行业中,为制取高质量的符合标准规定的玉米淀粉。必须将淀粉乳中的蛋白质尽量除去,即将淀粉与蛋白(夫质)分离。这种分离工序是玉米淀粉生产工艺中的关键环节。现有淀粉厂,特别是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生产厂,多采用几十米长的塑料或水泥制的斜槽进行淀粉与蛋白的分离。这种斜槽分离是利用蛋白颗粒与淀粉颗粒的比重大小不同,来达到二者分离的目的。在淀粉乳从30~40米长的斜槽前端向尾端流动过程中,由于淀粉颗粒比重大(1.6),蛋白颗粒比重小(1.18),比重大的淀粉颗粒沉积在余槽中,比重小的蛋白随流动的液层从斜槽尾端流出,从而使蛋白与淀粉得到分离。传统的斜槽分离方法、技术比较落后,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淀粉流失严重,一般黄浆中淀粉含量在40-50%,影响淀粉收率。这种分离方法工艺卫生条件差,并且斜槽占地面积大,建筑施工费用高,它是当前急待解决的玉米淀粉分离技术难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有的沉粉厂采用了多合离心机串联工艺或离心机分离再以洗涤的工艺方法来完成淀粉与蛋白的分离。这些分离方法虽然效果较好,但因设备价格昂贵。维护与操作条件要求较高。故影响其推广应用。目前,大多数淀粉生产厂家仍采用斜槽来分离淀粉与蛋白,所以改造现有淀粉生产工艺,研究新的淀粉与蛋白分离的工艺方法,已成为淀粉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玉米淀粉生产工艺,仅能明显提高淀粉收率改进工艺卫生条件,而且可以减少设备投资,缩减设备占地面积,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工艺方法采用洲流器与斜槽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完成分离——再分离——回收的过程,达到淀粉与蛋白分离的目的。具体做法是采用串联的四级旋流器,将筛分、净砂后的粗淀粉乳,依次进入各级旋流器分离,将I级旋流器的底流(即分离后由其底部底流口流出的淀粉乳)经清水稀释后上斜槽,使淀粉与蛋白得到充分分离,成为清淀粉乳,经脱水、干燥制成成品,斜槽流出的黄浆再经一级旋流器回收,即完成分离的全部工艺流程。
由于本发明采用的各级旋流器均装有多个微型旋流管,根据所分离淀粉的产量与工艺要求,在每个旋流器内的微型旋流管采用并联组装的结构,使淀粉与蛋白有效的分离,所以可明显减少经分离后底流淀粉乳中的蛋白含量,同时由I级旋流器分离后的淀粉乳再经斜槽进一步分离,可使淀粉与蛋白得到完全充分的分离。此时采用的斜槽仅为现有斜槽数量的2~5,因此可节省斜槽,减少斜槽的占地面积,人斜槽流出的黄浆再经带有微型旋流管的旋流器回收,使其底流再返到粗淀粉乳中重新进行旋流分离,可以明显提高淀粉的收率。使溢流排出的夫质水中淀粉含量隆到最低的限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工艺流程图。
图2是微型旋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旋流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微型旋流器分离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亚,未经张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80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