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氯乙烯合金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5886.1 | 申请日: | 200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2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赵长生;干方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干方明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5/08;C08L33/04;C08K5/57;C08K5/372;C08K5/098;C08K5/01;F16L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氯乙烯 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管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氯乙烯合金。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是应用最广泛的热塑性塑料之一,目前全球聚氯乙烯的年用量在3000万吨左右,其中约三分之一应用于管材管件。虽然面临着其他塑料管道的竞争,至今聚氯乙烯管道系统仍然是用量最大的塑料管道。
长期以来,PVC供水管道曾一度成为我国的首选。进入21世纪,传统的聚氯乙烯管材面对诸多竞争对手,尤其是具有优异韧性和抗水锤冲击能力的PE管材,似乎除了打价格战,除了控制成本之外就没有别的对策了。
塑料管道的破坏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韧性破坏,一是脆性破坏。与PE管道相比,普通硬聚氯乙烯管道更易发生脆性破坏。PE管道之所以很快被人们所接受,恰恰是因为其优异的韧性。所以要对硬聚氯乙烯进行适当的增韧改性,包括加入适当品种和分量的改性剂以及采用适当的加工工艺,使得改性后的PVC不再出现脆性破坏,以拓宽其使用范围并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的聚氯乙烯合金。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一种聚氯乙烯合金,其原料包括:
聚氯乙烯树脂:100份;
热稳定剂:0.6份至1.6份;
用于在加工过程中减小物料与外界器材之间摩擦力的外润滑剂:0.7份至1.3份;
用于在加工过程中减小物料彼此之间的摩擦力的内润滑剂:0.7份至1.0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也称作MBS:1.0份至2.0份;
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也称作ACR抗冲改性剂:6份至15份;
上述各组分的份数均是重量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稳定剂是有机锡、硫醇锑、或巯基羧酸酯锑。其中所述有机锡优选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马来酸二丁基锡、马来酸单丁酯二丁基锡、马来酸二正辛基锡、硫醇甲基锡、或S,S’-二巯基乙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润滑剂是硬脂酸或硬脂酸盐。其中,所述硬脂酸盐优选硬脂酸钙、硬脂酸钡、硬脂酸镁、硬脂酸镉、硬脂酸锌、或硬脂酸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润滑剂是聚乙烯蜡或液体石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是以丙烯酸烷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为壳、以丙烯酸丁酯交联形成的弹性体为核而形成的核壳型共聚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氯乙烯树脂的平均聚合度是大于等于950且小于等于1250。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合金还包括0.6份至2.0份重量份的着色剂;所述着色剂是钛白、钛黄、黄色氧化铁、锌铁颜料、铁丹、钴蓝、氧化铬绿、尖晶石绿、黄铅、铬橘、钼红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合金还包括1.0份至1.2份重量份的丙烯酸酯类加工改性剂也称作ACR加工改性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丙烯酸酯类加工改性剂优选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在聚乙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低聚物即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又称高分子蜡简称聚乙烯蜡。高分子蜡是一种无毒、无味、无腐蚀、白色或略带微黄的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8000。
有机锡稳定剂的结构通式为RnSnY…其中R基团可以是烷基,如甲基、丁基、辛基,也可以是酯基,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Y基团可以是脂肪酸根、硫醇根等。Y基团对有机锡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如环状有机锡热稳定剂,其锡含量较高,稳定效果更好。
ACR是丙烯酸酯类(Acrylics)的缩写,也是丙烯酸酯类系列改性剂的总称,系丙烯酸酯类的高分子共聚物。根据丙烯酸酯类的不同,所得的ACR性能及用途各异,其应用范围广泛。
MBS(Methyl methacrylate-Butadiene-Styrene)树脂是甲基丙烯酸甲酯(M),丁二烯(B)及苯乙烯(S)的三元共聚物,本发明中,当PVC中加入MBS树脂时,可使其制品的抗冲击强度提高很多,同时还可以改善制品的耐寒性和加工流动性。
着色剂是能使制品着色的有机与无机的、天然与合成的色料的总称。
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干方明,未经干方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5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动力驱动制冷减振器
- 下一篇:卷管机系列大梁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