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调谐光学谐振环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55830.6 | 申请日: | 200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3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彤;张晓阳;吴朋钦;陈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26 | 分类号: | G02B6/26;G02B6/122;G02B6/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等离子体 激元可 调谐 光学 谐振 滤波器 | ||
1.一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调谐光学谐振环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该滤波器包括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调谐谐振环(3)、在谐振环(3)外侧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1)和环形加热器(31);谐振环(3)与在其环外侧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1)构成等离子体激元可调谐方向耦合器(2),耦合器(2)和谐振环(3)由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制作;环形加热器(31)覆盖在谐振环(3)上;两个直线金属线空隙(17)位于耦合器(2)两侧,且对称分布在谐振环(3)外侧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1)上;两个弧形金属线空隙(35)位于耦合器(2)两侧,且对称分布在谐振环(3)上;两个第一电极引脚(21)制作在谐振环(3)外侧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1)上,并与直线金属线空隙(17)之间的波导中的金属纳米线(14)形成回路;四个第二电极引脚(32)制作在谐振环(3)上,并与弧形金属线空隙(35)之间的波导中的两段金属纳米线分别形成回路;第三电极引脚(33)、第四电极引脚(34)制作在环形加热器(31)上。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调谐光学谐振环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谐振环(3)外侧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1)的芯层为金属纳米线(14),厚度在10到20纳米之间,宽度为1至8微米之间,其上包层(12)、下包层(13)为具有高热光系数的有机聚合物介质材料,上、下包层厚度相等,均为15微米。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调谐光学谐振环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谐振环(3)外侧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1),在金属纳米线(14)中制作第一电极引脚(21)和直线金属线空隙(17),形成电信号传输回路。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调谐光学谐振环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调谐谐振环(3),在谐振环的金属纳米线芯层(14)中制作第二电极引脚(32)和金属线空隙(35),形成电信号传输回路。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调谐光学谐振环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覆盖于谐振环(3)上的环形加热器(31),环形加热器(31)为在谐振环(3)波导的上包层(12)、下包层(13)外侧的制作的上金属条载层(15)、下金属条载层(16),其结构为开口金属环,上包层的第三电极引脚(33)和下包层的第四电极引脚(34)不在同一平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58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死锁的卡式五通碗组
- 下一篇:城区地面不透水性程度分析制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