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克氏原螯虾苗种高密度运输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55286.5 申请日: 2008-10-29
公开(公告)号: CN101385446A 公开(公告)日: 2009-03-18
发明(设计)人: 彭刚;严维辉;李佳佳;朱锡和;唐建清 申请(专利权)人: 彭刚;严维辉;李佳佳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A01K63/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17***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苗种 高密度 运输 技术
【说明书】:

所属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水生经济动物的高密度运输技术,具体为克氏原螯虾苗种高密度运输技术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Girard)是一种淡水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我国食用克氏原螯虾的历史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已出现在饭店销售,到90年代后由于消费者对克氏原螯虾的认识和媒体的广泛宣传推广,国内大中城市的螯虾消费日益火爆。螯虾食品已普遍进入国内的饭店、宾馆、超级市场和家庭餐桌。在南京、上海、北京、杭州、常州、无锡、苏州、淮安、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一年消费量都在万吨以上。养殖户对养殖克氏原螯虾的热情十分高涨,对虾苗和亲虾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建立高密度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苗种的长途运输技术,提高运输成活率,是当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传统的克氏原螯虾苗种运输方法总体上都比较简陋,未能较好的满足高密度运输的条件,例如,以前较多使用的蛇皮袋装运,由于没有架体支撑,抵抗破坏的能力差,无法堆高充分利用车厢空间,且由于挤压严重,运输成活率较低。用水箱运输方法不便捷,用水量大,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氏原螯虾高密度苗种运输技术。解决克氏原螯虾苗种长途高密度集约运输技术,降低运输成本,充分利用运输效能,提高运输动物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克氏原螯虾苗种高密度运输技术,通过完善捕捞技术,减少捕捞对克氏原螯虾苗的伤害,通过暂养停食,减少排泄量,采用聚乙烯网布的钢筋网箱,可相互叠加提高运输能力,通过添加水草保持运输环境湿度,提高运输成活率,从而达到高密度运输的目的。

技术路线:克氏原螯虾苗种捕捞→暂养→苗种要求→运输→放养

1.克氏原螯虾苗种的捕捞

在捕捞前三天要禁止向池中冲水,防止幼虾大量蜕壳,捕捞时造成伤害。克氏原螯虾虾苗采用地笼网捕捞,每日必须数次重复放下、收起、取虾。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地笼网的网眼。地笼网下好后,笼梢高出水面,便于进笼的克氏原螯虾透气。

地笼网下好后要注意经常去观察,地笼网中的克氏原螯虾数量不可过多,要及时收捕,否则会造成克氏原螯虾的窒息死亡。地笼网使用7~10天后必须要进行彻底的冲洗、暴晒,有利于提高捕获量。

2.克氏原螯虾苗种的暂养

作为运输的克氏原螯虾苗种从养殖池或繁殖池中捕出后放在清洁水体中暂养停食4-6小时,让其肠胃内的污物排空。暂养时密度不宜过大。

3.克氏原螯虾苗种的要求

要求体长3.5cm以上、体色纯正,体表无附着物、附肢齐全、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的虾苗,可以有效提高运输成活率。

4.克氏原螯虾苗种的运输

采用聚乙烯网布钢筋网隔箱分层运输法,用钢筋做成80cm×40cm×10cm的框架,选择网目大小适当的聚乙烯网片覆盖四周,钢筋框架外包裹塑料软管,防止运输中相互摩擦造成网片损坏,网隔上面有网盖扣住,网隔箱底铺一层水草后放入克氏原螯虾苗种,然后再覆盖少量湿润水草,一只一只地垒叠,每只网隔箱可放克氏原螯虾苗种6~8千克,运输途中要注意保持虾体潮湿,每隔2小时喷洒清水一次。在炎热夏天运输克氏原螯虾苗种,需采用空调车,降低运输温度。此法运输量大,对虾的伤害小,运输时间长可达8-10小时,成活率达90以上%。

5.克氏原螯虾苗种的放养

抵达目的地后,放养克氏原螯虾苗种必须遵守正确的方法,先让克氏原螯虾苗种连同箱子放入水中浸泡1~2分钟,提起静放1~2分钟再浸泡,反复4~5次,使虾体充分吸水,彻底排出鳃中的空气后再开箱分散放养在养殖池中,不可堆积,翌日对各放养点进行详细检查,发现有死亡要及时取出秤重、计数,并及时补充。

本发明根据克氏原螯虾生理特点,选取聚乙烯网布的钢筋网隔箱运输,并且从捕捞、暂养、运输前的准备挑选到运输后的放养进行全程优化控制,实现了克氏原螯虾苗种的高密度运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运输密度大,成本小,运输成活率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刚;严维辉;李佳佳,未经彭刚;严维辉;李佳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52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