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绝缘隔离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50233.4 | 申请日: | 200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0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西;杨夙峰;阮艳丽;张震锋;尹茂华;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H01H31/32;H01H3/40;H01H8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7***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绝缘 隔离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电器开关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带接地开关的气体绝缘隔离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申请人生产制造的传统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中,现有的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及快速接地开关中,传动方式普遍采用连杆、拐臂传动,连接部分不能实现直连及三相联动,因此存在零部件数量相对多,解体、安装复杂,运输不方便的缺点。另一方面随着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电力用户除了对产品技术性能要求外,对产品外形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传统接地开关已不能满足用户所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故需要对传统隔离开关装置进行改进,使其结构更简单、性能更加可靠,外形更加美观、进一步实现标准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隔离开关内部传统操作传动机构的缺点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操作传动机构的气体绝缘隔离开关,可使开关零部件数量大幅减少,且能够实现直连及三相联动,并可根据不同的接线方式,灵活布置,即适用于直线型(GL)隔离开关,也适用于直角型(GR)隔离开关,具有通用性好,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气体绝缘隔离开关装置,包括壳体、一个隔离开关和至少一个接地开关、所述隔离开关包括动端部分及静端部分,所述动端部分包括动端屏蔽罩、动触头座、动触头及动触头屏蔽罩,动端屏蔽罩上设有接地开关静触头;静端部分包括静端屏蔽罩、静触头座、静触头及静触头屏蔽罩;动触头和静触头为水平直线型布置,其开合方向与壳体的轴心一致,动端部分连接有操作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传动机构为齿轮与齿条啮合的传动机构,或丝杠传动的机构;其中,齿条通过一个横导体与动触头连接,丝杠则直接与动触头连接。所述接地开关包括普通接地开关或快速接地开关,所述隔离开关、普通接地开关共用一个壳体,或隔离开关、快速接地开关共用一个壳体,普通接地开关或快速接地开关动端部分通过隔离开关壳体上的小支筒实现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的传动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壳体法兰上的操作轴,该操作轴与一个穿过动端屏蔽罩导体的竖直绝缘拉杆的上端连接,竖直绝缘拉杆的下端连接有齿轴,该齿轴与一个齿条啮合,所述齿条与连接动触头的一个横导体平行连接。
所述丝杠传动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帽形法兰端部的操作轴,该操作轴与一个水平绝缘拉杆的一端连接,水平绝缘拉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导向轴及螺母,该螺母与一个丝杠螺纹连接,丝杠端部直接与动触头连接。
所述动触头座通过屏蔽导体与直线方向的绝缘盆子连接构成直线型隔离开关结构;所述动触头座通过连接导体与直角方向的绝缘盆子连接构成直角型隔离开关结构。所述动、静触头屏蔽罩为整体旋压成形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驱动操作轴带动绝缘拉杆,采用齿轮、齿条传动或丝杠传动,使隔离开关动触头油沿壳体轴心方向前后运动,进行合、分闸操作,这种操作传动机构可使开关操作平稳,简单,性能更加可靠;同时能够实现直连及三相联动,零部件数量大大减少,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部分的屏蔽罩采用整体旋压成形,代替了以前采用铸件成形,周期缩短,成本降低。使断口间的电场分布更加均匀,绝缘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直线或直角型绝缘盆子安装位置的变化,可减少绝缘筒的数量,开关结构可进一步简化,外形更加美观,同时能够根据GIS接线的多样性灵活布置,标准化程度高,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直线型隔离开关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直线型隔离开关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直角型隔离开关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1图2中的动端操作传动机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动端操作传动机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隔离开关装置在GIS中三相联动原理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02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