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按键开关构造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49505.9 | 申请日: | 2008-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7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茂;高木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H13/06 | 分类号: | H01H13/06;H01H1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雒运朴;李 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开关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机器、测定装置、医疗机器等中作为输入装置 所使用的键盘的按键开关构造,特别是防水性能优越的按键开关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中所使用的键盘,需要确保其所谓的 操作性,即无论按下键帽的哪个部分,键帽都无倾斜地下降。因此,在以 往的按键开关构造中,在键帽的下部具备连杆机构。作为在键帽的下部具 备连杆机构的按键开关构造,例如有一种被公开在日本特开2001-229764 号公报中的构造。
图5表示的是以往的上述文献所公开的具备连杆机构的按键开关构 造。在图5中,以往的按键开关10包括:键帽11、被设置成可相对键 帽11旋转的第1连杆部件12、被设置成可相对键帽11滑动的第2连杆部 件13、在通过按下键帽11被而弯曲,解除按下力时键帽11还原到原来位 置的喇叭鼓(弹性部件)14、保持第1、第2连杆部件12、13的架15、在 喇叭鼓14的正下方具有接点部的膜片16、以及把架15固定的底板17。第 1连杆部件12和第2连杆部件13构成连杆机构。
另外,底板17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17a,该突出部17a进入 到形成于膜片16的通孔16b中。另外架15的下部形成有焊接用销15a, 该焊接用销15a为进入到形成于底板17的突出部17a的孔17b中。在焊 接用销15a进入孔17b的状态下,底板17夹着膜片16被焊接于架15。
在以上的按键开关构造中,即使在暂时键帽11的端部被按下的情况下, 通过由第1、第2连杆部件12、13所构成的连杆机构,键帽11一边维持 水平状态一边下降。例如,图5中箭头A所示的键帽11的位置被按下的 情况下,首先第1连杆部件12的右端部下降。第1连杆部件12的左端部 向左侧移动。由此,第1连杆部件12的中央部下降,在中央部与第1连杆 部件12连接的第2连杆部件13也下降。第2连杆部件13的下降,使键帽 11的左端部也下降。这样,即使按下键帽11的端部,键帽11也保持水平 状态下降,由此,确保了不会因按下位置的不同而感到操作感差异的所谓 操作性。
在以往的键盘装置中,存在操作者在操作按键开关时误将液体撒到 键盘上的情况,因而开发出了具备防水性的装置,例如,日本特开 2002-21657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装置。该文献所公开的键盘装置,膜片 上设置有周围具有防水壁的防水薄膜,因此在即使误将液体撒到键盘上 面的情况下,也不对键盘下部的电路板等产生影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297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16575号公报
然而,目前键盘是向薄型、小型化发展,因而不能确保在膜片单体 上有足够的粘接宽度。因此在以往的按键开关构造中,如果撒了液体而 长时间放置时,可能发生从膜片的粘贴处浸入液体的。即,如图5的箭 头B所示,膜片16的通孔16b,存在从底板17的突出部17a的周围与 膜片16之间浸入液体的可能性。
另外,设置有防水片的按键开关构造中,将树脂膜或者其它材料成 形于防水片而周围形成防水壁的情况下,存在防水片的厚度变厚的倾 向,在推进薄型、小型化的键盘中,当按下按键时,由于喇叭鼓按下接 点部上部的防水片,因此存在从按下键帽开始到闭合接点部为止花时间的 倾向。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如上述专利文献2那样,在接点部上部的防水 片上形成有槽孔的情况下,当水长时间地滞留在该槽孔中时,则根据膜片 的粘接宽度的状态不同,存在在膜片中浸水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向膜片浸入并且防止液体的滞留的 优秀的按键开关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通过按下键帽而将设置于膜片的接点部 闭合的按键开关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防水片,其配设于上述膜片的 上部;第一固定部件,其配设于上述防水片的上部,并具有向防水片侧突 出的第一突起部;以及第二固定部件,其配设于上述膜片的下部,并具有 向该膜片侧突出的第二突起部,上述防水片及上述第二突起部上,分别形 成有上述第一突起部所进入的孔,上述膜片上形成有上述第二突起部所进 入的孔,上述防水片与上述第二突起部紧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95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