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杆式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8915.1 | 申请日: | 200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4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幸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1R13/633;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施了耐振动对策的连接器,尤其涉及通过杆的转动操作来进行一对连接器壳体的嵌合的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图8表示在作为混合汽车用的混合系统的电池~变换器~马达之间的电连接上所使用的现有的连接器的构造。雄外壳体1围绕雄内壳体5,而且雄内壳体5围绕雄端子4。另外,在雄外壳体1的两侧面部设有配合突起1a。
雌外壳体2也同样围绕雌内壳体(未图示),而且雌内壳体(未图示)围绕雌端子(未图示)。另外,在雌外壳体2的两侧面,相对配置有大致コ字形的转动杆3的臂部3b,而且,两臂部3b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被支撑。在转动杆3的两臂部3b上,设有与配合突起1a配合的槽部3a和插入口3d。而且,插入口3d和槽部3a相互连接。
根据该结构,将配合突起1a插入到插入口3d,使两外壳体1、2临时嵌合。然后,通过转动操作转动杆3而使配合突起1a沿槽部3a移动,两外壳体1、2完全嵌合。同时,在两外壳体1、2的内部,雄端子4和雌端子(未图示)被连接。
在现有的连接器中,为了使其具有电磁波屏蔽功能,两外壳体1、2都用铝来成型。在该结构的场合,为了防止两外壳体1、2彼此干涉而不能嵌合,而且也考虑到外壳体1、2制造时的尺寸不均,需要在两外壳体1、2之间设置一定程度的间隙。
但是,在发生振动的汽车的发动机室等上使用了该连接器的场合,由于振动而在两外壳体1、2之间产生晃动。而且,设在两外壳体内部的雄端子4与雌端子(未图示)的接触部彼此(未图示)反复进行滑动。因此,在接触部锡和银的镀层磨损,露出底层的铜,从而使铜氧化,产生雄端子4与雌端子的接触部的电阻增加的问题。
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用了图9所示的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1996)。该连接器100嵌合雄连接器壳体110和雌连接器壳体141而成。雄连接器壳体110包括外壳体112、内壳体113、及可转动的锁定杆117。外壳体112与内壳体113另外形成,且安装有锁定杆117。内壳体113被设在内壳体113与外壳体112之间的螺旋弹簧116加力,与雌连接器壳体141抵接。根据该结构,可防止保持雄端子(未图示)的雌连接器壳体141和保持雌端子(未图示)的内壳体113的晃动。由此,能够防止两连接端子(未图示)的接触部彼此的磨损。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由于螺旋弹簧所产生的弹力向解除连接器嵌合的方向作用,因此产生连接器嵌合时的操作性的恶化等问题。而且,虽然具有抑制连接器嵌合方向的晃动的效果,但是,抑制与连接器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晃动的效果并不充分。因此,由于与连接器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晃动,容易产生雄、雌端子之间的晃动,存在不能完全消除两端子的滑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现有技术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改变连接器尺寸及连接器嵌合时的操作性,并提高了耐振动性的杆式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构成为以下结构。
涉及本发明的杆式连接器,具备分别设有用于进行电连接的连接端子的一对外壳体,通过在可转动地支撑于一个外壳体上的转动杆上配合了另一个外壳体的配合部的状态下转动操作转动杆,从而嵌合一对外壳体,在一个外壳体上设有可向另一个外壳体的侧面部方向移动的卡定部件,该卡定部件与转动杆的转动操作连动而向另一个外壳体的侧面部方向移动,并与另一个外壳体的侧面部抵接。
而且,涉及本发明的杆式连接器,具备分别设有用于进行电连接的连接端子的一对外壳体,在一个外壳体上可转动地支撑具有槽部的转动杆,在另一个外壳体上设有可与槽部配合的配合突起部,通过在该配合突起部与槽部配合的状态下转动操作转动杆,从而嵌合两外壳体,在一个外壳体上设有可向另一个外壳体的侧面部方向移动的卡定部件,该卡定部件与转动杆的转动操作连动而向另一个外壳体的侧面部方向移动,并与另一个外壳体的侧面部抵接。
而且,在上述杆式连接器中,最好是如下结构:通过具有卡定部件的连接部件而在一个外壳体上可转动地支撑转动杆,在卡定部件的表面上形成外螺纹部,与该外螺纹部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部形成在设置于一个外壳体的侧面部的连接孔上,卡定部件与转动杆的转动操作连动而拧入连接孔中,向另一个外壳体的侧面部方向移动,与另一个外壳体的侧面部抵接。
另外,在上述杆式连接器中,一体形成于连接部件上的突起部件的形状及形成于转动杆上且与突起部件连接的杆孔的形状,最好是连接部件伴随转动杆的转动操作而旋转的形状。
而且,在上述杆式连接器中,卡定部件最好在与另一个外壳体的侧面部抵接的部分具备弹性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线株式会社,未经日立电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8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
- 下一篇: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