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血脂的组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48026.5 申请日: 2008-12-25
公开(公告)号: CN101757470A 公开(公告)日: 2010-06-30
发明(设计)人: 郭骁才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6/899 分类号: A61K36/899;A61K45/06;A61P3/06
代理公司: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代理人: 彭晓波
地址: 610041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血脂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类健康的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血脂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2004年10月12日我国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居 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中指出,我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 速”,报告数据明确了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高血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 血脂异常等4类。报告明确了这些疾病与膳食的密切关系,指出“膳食高能量、 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 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 相关。”

更重要的是,这些慢性病已经提前到20多岁的年轻人中,2008年春节过后, 成都市就有数例23岁~28岁心脑血管发病患者,其中甚至有心肌梗死患者。

从事IT业的年轻人,由于其日常工作是与电脑打交道,且饮食更多是依赖 快餐形式,患脂肪肝和其他慢性病如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的机会更 加增多。

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与上述疾病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目前降血脂的药物有他汀类药物,中药有红曲。以红曲为原料的药物,如 脂必妥,已经可以获得。

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的效果很好,降甘油三酯的效果不理想。

燕麦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的功能。然而,以燕麦麸皮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燕麦膳食纤维粉,降血脂的功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可见。

发明内容

针对降血脂药物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降血脂的组合物,其 特征是包括下列组分:燕麦功能膳食纤维粉、脂必妥或红曲类或他汀类药物; 各组分所占的重量比为:燕麦功能膳食纤维粉25克,脂必妥或红曲类或他汀类 药物0.1克~8克,即燕麦功能膳食纤维粉∶脂必妥或红曲类或他汀类药物=25∶ 0.1~8。

本发明所述降血脂的组合物,其组分燕麦功能膳食纤维粉是以燕麦麸皮为 原料,经生物技术加工而成的150~300目细粉,其加工工艺见公开专利 200610022548.1。

本发明所述的降血脂的组合物,其组分脂必妥可用红曲或红曲类药物替代, 亦可用他汀类药物替代。

本发明降血脂组合物可作为保健食品、药物服用。

本发明所述的降血脂的组合物,其依据是功能膳食纤维可以吸附、螯合胆 固醇、胆汁酸,不仅阻止了胆固醇的吸收,而且通过阻断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的转变,结果实现胆固醇的总量减少。而含他汀的脂必妥 和其他的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抑制体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含他汀的红曲也具 有同样的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功效。因此,胆固醇的吸收、合成减少,转变增加, 导致总胆固醇的减少。

本发明降血脂的组合物具有效果好,见效快,无副作用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份降血脂的组合物按燕麦功能膳食纤维粉25克、脂必妥0.1 克配制。

患者某某,男,49岁,服用前于2007年8月13日在某三甲医院化验测得 总胆固醇5.12mmol/L,甘油三酯2.36mmol/L。

每天服用降血脂的组合物1份。服用后1个月后,于2007年9月15日在 该三甲医院化验测得总胆固醇5.11mmol/L,甘油三酯2.06mmol/L。

实施例2降血脂的组合为燕麦功能膳食纤维粉与脂必妥(以红曲为原料制 作的药物,国药准字Z20025688,成都地奥集团生产)。服用比例为:症状改善 前每天服用燕麦功能膳食纤维粉50克、脂必妥4.2克,症状改善后每天服用燕 麦功能膳食纤维粉25克、脂必妥2.1克。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张某,71岁,男。1999年4月8日体检化验发现总胆 固醇5.39mmol/L、甘油三酯2.77mmol/L。

遵医嘱服用诺衡,每日3次每次2片。服用3个月后,1999年7月8日到 医院化验血脂,总胆固醇为5.76mmol/L、甘油三酯为2.09mmol/L。甘油三酯 有所降低,但仍然偏高。

遵医嘱,改服脂必妥+诺衡,服用脂必妥每日3次每次3片,诺衡每日2 次每次1片。服用3个多月后,1999年10月14日,到医院化验,总胆固醇为 5.67mmol/L,甘油三酯2.28mmol/L。甘油三酯有所升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8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