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模桥接螺杆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7361.3 | 申请日: | 2008-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9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昱廷;陈宣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昱廷;陈宣豪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乐慧;张 瑾 |
地址: | 台湾省嘉义***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模桥接 螺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板模桥接螺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在浇注预伴混凝土时,通常需要利用板模单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板模围绕成预定形成壁面或梁柱的空间,为了增加板模单元的稳固性,除了相邻的板模会以铁钉相对钉固外,对于相对的板模传统上以铁丝绕圈绑束的方式进行,以产生相对牵引力,防止两侧板模崩裂,但这种铁丝串接的作法极为耗时、且施作不易,形成另一种人力的负担,再者其稳固性不佳,同时成本极高。
而现今常见的方式,在板模单元的相对板模上预先钻设对应的贯孔,再以两端具螺纹段的连接杆穿设后,以螺帽及压片锁接,如中国台湾省专利公告第488469号的“模板束夹器”发明专利案等,但这类的施作方式除了要进行两侧板模的贯孔对位外,还需另外穿置连接杆,而影响到施作的速度与便利性;故有业内人士进一步仿效自攻螺丝的形态,在桥接螺杆的前端形成切刃,再利用驱动工具予以驱动,进而直接在两侧板模上形成相对贯孔,且利用固接单元的螺帽直接锁设于该桥接螺杆两端,而有效桥接两侧板模,如中国台湾省专利公告第447588号的“建筑模板用之偏心自攻牙条”、公告第M284717号的“改良之板模桥接组件”、公告第M313184号的“板模用自攻螺杆装置”及公告第M313704号的“板模桥接装置”等发明专利案。
但这些前述的桥接螺杆均由金属的铁杆加工而成,然而近年来铁价不断的升高,造成其制造成本的增加,同时需在铁杆周缘利用车牙或滚压方式形成螺纹,其不论加工设备还是制作均较为困难,无形间也会增加其成本,而这类的桥接螺杆在使用后均将突出部分剪断后,直接留在凝结的混凝土中废弃,而由于每一个建筑方案所需使用量极大,无形间即形成了一种成本压力,因此部分厂商即想办法取出桥接螺杆,但其需经过整理与清洗的过程,反而提高了成本,虽然中国台湾省专利公告第M313704号的“板模桥接装置”一案提供一种防护用的护套管,但其取出仍然不容易,且取出后会在壁面形成孔洞,有可能成为建筑物以后漏水的根源,故实际上并不适合将该桥接螺杆拉出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模桥接螺杆结构,借以降低桥接螺杆的成本。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模桥接螺杆结构,其进一步可简化制作流程。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板模桥接螺杆结构,其易于剪除两端突出部,增进使用的便利性。
为此,本发明主要通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具体实现本发明的各项目的与效果,其包含有:
内杆,其由金属制成的长杆体,该内杆两端分别形成有钻孔刃部及套接部,其中钻孔刃部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对的斜锥状刃片所构成,又内杆另一端的套接部供驱动工具嵌夹带动;
外套螺部,其包覆于内杆的钻孔刃部与套接部之间,该外套螺部由塑料材料一体射出成型于内杆外缘,且外套螺部外缘形成有螺纹,前述桥接螺杆的钻孔刃部的最大外径略大于外套螺部的螺纹外径。
借此,通过本发明上述技术的展现,让本发明桥接螺杆可通过驱动工具转动利用钻孔刃部自攻穿过板模单元的板模,并由两侧的固接单元锁接板模单元,如此可大幅减少金属的用量,并简化制作流程,降低其制作成本,且可供使用者轻易剪除钻孔刃部,增进工作的便利性,进而有效增加其附加价值,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桥接螺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桥接螺杆结构的内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桥接螺杆结构的成形前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桥接螺杆结构的成形后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桥接螺杆结构的钻孔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桥接螺杆结构实际锁接于板模单元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桥接螺杆 20内杆
21粗化段 22钻孔刃部
23刃片 25套接部
30外套螺部 31螺纹
40模具 45模穴
46螺纹面 50驱动工具
60板模单 61板模
70固接单元 71抵撑板
72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板模桥接螺杆结构10包含有金属制的内杆20及包覆于内杆20周缘的塑料制外套螺部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昱廷;陈宣豪,未经陈昱廷;陈宣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73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中医灸疗器
- 下一篇:微型眼科手术调温烧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