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的安全侦测装置与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7162.2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3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谢绍祖;吕绍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智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杰有限公司;吕丽红;林美铃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婉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气体 吸附 浓缩器 安全 侦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的安全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包括:
一气流出口温度侦测器,侦测被监控气流的流出温度;
一气流入口温度侦测器,侦测被监控气流的流入温度;
一洒水器,通过第一控制阀控制动作状态,而对该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内部的吸附材洒水降温;
一阻燃气体喷嘴,通过第二控制阀控制动作状态,而对该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内部的吸附材喷出阻燃气体,稀释该吸附材的多孔性结构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
一控制器,接收该气流出口温度侦测器、该气流入口温度侦测器与该吸附材温度侦测器的侦测讯号,而与所设定的各侦测点的安全温度参数作比较,进而控制该洒水器与阻燃气体喷嘴的动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的安全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置一吸附材温度侦测器,侦测该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内部的吸附材吸附有机气体后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的安全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为吸附转轮,该被监控气流为流经该吸附转轮脱附区的脱附气流,该气流出口温度侦测器设置在该吸附转轮脱附区的出口处,该气流入口温度侦测器设置在该吸附转轮脱附区的入口处,该吸附材温度侦测器设置在该吸附转轮吸附区的入口处或出口处,该洒水器设置在该吸附转轮脱附区的出口处,脱附区入口处或吸附区入口处的任一处,该阻燃气体喷嘴设置在该吸附转轮脱附区的出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的安全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一控制阀控制该洒水器的动作状态,通过第二控制阀控制该阻燃气体喷嘴的动作状态,设定在该控制器的安全温度参数为气流出口温度上限值(达到150℃时喷阻燃气体,达到200℃时洒水)、气流出入口温差上限值(当气流出口温度达到100℃且气流出口温度超过气流入口温度20℃时喷阻燃气体,当气流出口温度达到100℃且气流出口温度超过气流入口温度50℃时洒水)、吸附材吸附有机气体后的温度上限值(达到40℃时喷阻燃气体,达到50℃时洒水)、气流出口的温升率上限值(当气流出口温度每分钟温升超过25℃时喷阻燃气体,或每分钟温升超过45℃时洒水)或停机时的气流出口温度上限值(达到50℃时喷阻燃气体或洒水)之一或其任选搭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的安全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转轮是圆盘状转轮或转环式转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的安全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为流体化吸附床,该被监控气流为流经该流体化吸附床吸附区的废气气流,该气流出口温度侦测器设置在该流体化吸附床的出口处,该气流入口温度侦测器设置在该流体化吸附床的入口处,该吸附材温度侦测器设置在该流体化吸附床底部的吸附材贮槽内,该洒水器设置在该流体化吸附床内部的顶端,该阻燃气体喷嘴设置在该流体化吸附床底部的吸附材贮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的安全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一控制阀控制该洒水器的动作状态,通过第二控制阀控制该阻燃气体喷嘴的动作状态,设定在该控制器的安全温度参数为气流出口温度上限值(达到80℃时喷阻燃气体或洒水)、气流出入口温差上限值(当气流出口温度达到50℃且气流出口温度超过气流入口温度15℃时喷阻燃气体或洒水)、吸附材吸附有机气体后的温度上限值(达到50℃时喷阻燃气体或洒水)或气流出口的温升率上限值(当气流出口温度每分钟温升超过10℃时喷阻燃气体或洒水)之一或其任选搭配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的安全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气体吸附浓缩器为固定吸附床,该被监控气流为流经该固定吸附床吸附区的废气气流,该气流出口温度侦测器设置於该固定吸附床的出口处,该气流入口温度侦测器设置在该固定吸附床的入口处,该吸附材温度侦测器设置在该固定吸附床的吸附区内,该洒水器设置在该固定吸附床内部的顶端,该阻燃气体喷嘴设置在该固定吸附床的入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智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杰有限公司;吕丽红;林美铃,未经华智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杰有限公司;吕丽红;林美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71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仿真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