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的中药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46482.6 | 申请日: | 2008-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2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育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育民 |
| 主分类号: | A61K36/889 | 分类号: | A61K36/889;A61K9/70;A61P19/08;A61P19/10;A61K31/045;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2300黑龙江省海伦市海***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腰椎 突出 骨质增生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和骨质增生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并且有逐年增多之趋势。 其发病是由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 而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有两种,一种是突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另一种是潜在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发性的是由外伤或腰部承受超负 荷的压力而造成椎间盘突出或挤出。潜在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体 的增生、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炎性反应反关节的失稳或半脱位, 腰椎侧弯而引起多水平反关节失稳,以及家族遗传性引起的纤维环脆 弱变性等潜在因素引起的,无论是突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是潜在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都给患者带来危害和痛苦。
本病归属中医的痹症范畴。中医学认为,风寒湿邪侵袭,急慢性 损伤,导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病,故前人有“痹者,闭也”,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本病主症为腰腿痛,其引起腰腿痛的 机制比较复杂,但主要是机械压迫和化学刺激两个方面。机械压迫出 现在先,化学刺激发生在后。突出物的压迫刺激可致神经根充血、渗 出、水肿、变性、粘连等无菌性炎症,继而分泌缓激肽等致痛物质。
大量病例证明,腰间盘突出症通过X光、CT、磁共振等手段很容 易确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目前西医以牵引、电脑复位、骶 管疗法、手术等方法治疗,中医以针灸、拔火罐、推拿按摩、中药口 服等方法治疗。上述方法虽能有效地减轻机械压迫,但其不能有效地 消除化学刺激,解除局部的风寒湿邪和患处的肿胀及淤血疼痛,并且 疗程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的中药 组合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骨 质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列原料药按照重量份制成的药剂:藏 红花5份、血竭20份、土虫10份、乳香5份、没药5份和冰片0.5份。其 中藏红花具有活血祛瘀、通络的作用;血竭具有行瘀、止痛的作用; 土虫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的作用;乳香具有活血行气、消肿止痛 的作用;没药具有活血行气、消肿止痛的作用;冰片具有开窍回苏、 清热止痛的作用。
所述药剂优选为膏药。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的功效,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骨质增生具有良好的效 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取藏红花5克、血竭20克、土虫10克、乳香5克、没药5克和冰片 0.5克,粉碎,过80目筛制得粉末。将大麻籽50克成糊状后加入上述 粉末,捣成膏状,分为10贴。
实验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25岁~75岁;病程1个月-10 年不等;伴腰椎骨质增生的28例,伴椎管狭窄的10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 准制定,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长期慢性腰痛史,伴从臀部开始向下肢 放射痛或麻木,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全 部病例均做腰椎CT检查,示:腰椎间盘突出。
2、治疗方法
2.1、治疗药物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制备膏药。
2.2、使用方法
将膏药敷于疼痛部位,2天更换一次,20天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敷药期间禁止服用辛辣食物,禁止喝酒。
3、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 准制定。
临床痊愈: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可直立自由行走,查体:直腿 抬高试验70度,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功 能改善;末愈: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30度。
4、治疗结果
痊愈72例,好转8例,末愈0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育民,未经李育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64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