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进气多级复合式前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5373.2 | 申请日: | 200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4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效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效工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03湖北省十堰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多级 复合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尤其是指一种内燃机的进气前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123491.4,名称《一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富氧燃烧方法》,其中有膜法富氧概念,但富氧度较低,仅在50%以下;其结构与本发明差别较大。其它报道与此相似,未见与本发明近似报道。
随着世界和我国汽车排放限值日渐严苛,排放控制技术越来越难应对排放法规。世界各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大量贵金属Pt、Pd、Rh,排放控制艰难向前行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至今尚未达到接近零排放目的。
汽车节能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内燃机稀燃。在高纯度氧或纯氧环境中,燃料容易形成稳定稀薄燃烧。这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新课题。
针对以上各项,为实施节能、减排大政方针,提出本发明。本系统结构简单,零件少,成本低,性能稳定,减少或免维护,工作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内燃机进气的多级复合式前处理系统,目的在于提高进入内燃机气缸气体氧含量纯度。
为此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利用化学工业制氧、制氮技术,采用高效实用的膜法富氧及变压吸附原理,根据内燃机结构及工作特点,实行多级复合式方式,提出本专利发明结构方案。
膜法富氧被誉为“资源的创造性技术”。在一定压力下,将空气透过高分子富氧膜(或膜分离器),由于膜对氧和氮的选择性不同,氧的透过速率大于氮的透过速率,在膜的另一侧,即可得到比空气浓度高的富氧空气。在膜上游加压,在膜后的气流下游施加负压,都会提高富氧率。
变压吸附在制氧、制氮工业已被广泛使用。氮吸附剂在较高压力下进行吸附,在较低压力(负压)下解吸,使吸附剂再生,循环工作。
为提高进入内燃机气缸氧含量纯度,利用多级复合方式,组成一个系统装置。这样,就可根据需要,调整结构及级数,达到系统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1.进气多级复合式前处理装置 2.空气进气道 3.富氧膜或膜分离器 4.氮气吸附剂 5.富氮气出气口 6.进气管道 7.增压器A 8.增压器B 9.增压器B压气机出气口 10.空气滤清器 11.中冷器 12.进气管 13.内燃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利用化学工业制氧、制氮技术,采用高效实用的膜法富氧及变压吸附原理,根据内燃机结构及工作特点,实行多级复合式方式,提出本专利发明结构方案。
膜法富氧被誉为“资源的创造性技术”。在一定压力下,将空气透过高分子富氧膜(或膜分离器),由于膜对氧和氮的选择性不同,氧的透过速率大于氮的透过速率,在膜的另一侧,即可得到比空气浓度高的富氧空气。在膜上游加压,在膜后的气流下游施加负压,都会提高富氧率。
变压吸附在制氧、制氮工业已被广泛使用。氮吸附剂在较高压力下进行吸附,在较低压力(负压)下解吸,使吸附剂再生,循环工作。
空气在空气滤清器(10)中滤清、除湿后,进入增压器A(7),空气增压后,通过进气管道(6)、中冷器(11),进入前处理装置(1)的空气进气道(2),在压力驱动下,空气中的大量氧气快速通过富氧膜(3),进入下一级分离器;大量氮气被氮气吸附剂(4)吸附,少量氮气通过富氧膜进入下一级分离器。重复上一级的物理过程,更高浓度的氧气进入下一级,氮气则被氮气吸附剂吸附。逐级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得到高纯度氧或纯氧。
氮气吸附剂中被吸附的氮气,在压力驱动下,向外围圆筒扩散,集中从富氮气出气口(5)流出。为了达到变压解吸目的,出气口(5)与增压器B(8)的压气机进气口连接,氮气经增压后,经增压器B(8)的压气机排气管(9)排向大气。氮气吸附剂经解吸后,继续循环工作。
内燃机运行时,活塞运动产生的真空度也促使富氧空气加速进入气缸。
整个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内燃机所有需要空气的通道,如曲轴箱通风补气、清洗蒸发碳罐进气及需要气体的部位,都需取自高纯度氧,不可与大气相通。
富氧膜材料及氮气吸附剂选用市场产品,结构优化。进气多级复合式前处理装置的级数,根据各种内燃机的结构特点,视进气量及阻力情况确定。
本发明适用于传统内燃机适用的一切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效工,未经张效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53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