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喷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44955.9 | 申请日: | 2006-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2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松桥邦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41J2/165 | 分类号: | B41J2/165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喷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使液体对目标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是众所周知的。该打印机搭载有记录头(液体喷射头),从墨盒对该记录头供给墨水(液体)。然后,从形成在记录头上的喷嘴喷射从墨盒供给于记录头的墨水,由此对作为目标的记录介质实施打印。
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墨水溶剂从记录头的喷嘴蒸发导致的墨水粘度的上升或固化、尘埃的附着、进而气泡的混入等,而使喷嘴堵塞,从而引起打印不良。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通常打印机进行与对记录介质的喷射无关的、强行喷出喷嘴内的墨水的喷射动作。
但是,近年来,为了实现高速打印,提出了具备在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经由整个打印区域排列有上述喷嘴的大型记录头的行式(full line)打印机。该行式打印机由于在喷射动作时很难将大重量的记录头一一移动到打印区域外,因此需要在不将记录头移动到打印区域外的条件下实施喷射动作。
因此,例如,在特开2000-211159号公报记载的打印机中,将形成有与喷嘴形成面对应的大小的开口部的预备喷出罩(液体接收构件)夹设于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之间,使该预备喷出罩往复移动,使得开口部成为与记录头的喷嘴形成面对置的位置状态或不对置的位置状态。然后,在打印时经由预备喷出罩的开口部从记录头向记录介质上喷射墨水,在喷射时向预备喷出罩的表面上喷出墨水。
但是,从打印精度上的观点考虑,通常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优选是窄的间隔。然而,若为了使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狭窄,而使记录头的喷嘴形成面过于接近记录介质侧,则喷射时移动的预备喷出罩与该喷嘴形成面滑动接触,从而有导致印字不良,或该预备喷出罩成为移动时的阻力之虞。另外,若为了避免产生这种滑动阻力而加宽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例如,3mm以上),则从记录头喷射的墨水经由预备喷出罩的开口部附着于记录介质时渗润,从而有导致打印不良,或未喷射到记录介质上的墨水雾化之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液体接收构件稳定地移动,并且能够良好地维持对目标的液体喷射精度的液体喷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具备液体喷射头、液体接收构件、液体接收构件移动机构及液体喷射头移动机构。液体喷射头具有喷嘴形成面,在喷嘴形成面上设有液体喷射喷嘴。液体喷射头朝向沿与所述喷嘴形成面对置的目标输送面被输送的目标,从液体喷射喷嘴喷射液体。在所述液体接收构件的一部分形成有比所述喷嘴形成面大的开口部,未形成开口部的液体接收构件的部位作为接收在喷射时从所述液体喷射喷嘴喷出的液体的液体接收部发挥功能。所述液体接收构件移动机构沿位于所述喷嘴形成面和所述目标输送面之间的移动面使所述液体接收构件移动。液体接收构件移动机构使液体接收构件移动,使得在打印时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喷嘴形成面对置地配置,且使液体接收构件移动,使得在喷射时所述液体接收部与所述喷嘴形成面对置地配置。所述液体喷射头移动机构为了使所述喷嘴形成面与所述目标输送面接近及离开而使所述液体喷射头移动。液体喷射头移动机构使液体喷射头移动,使得在打印时所述喷嘴形成面配置在与所述目标输送面接近的打印位置,且使液体喷射头移动,使得在喷射时所述喷嘴形成面配置在从所述目标输送面离开的喷射位置,其中,所述液体接收构件是设置为围绕所述目标输送面的正背两侧旋转的环状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时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整体概略结构图;
图2A是表示打印机打印时的喷射带机构的概略结构的图1的A-A线的剖面图;
图2B是表示打印机喷射时的喷射带机构的概略结构的图1的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喷射带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图1~4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10具备呈大致箱状的主体壳体11。在主体壳体11内的大致中央配置有向作为目标的用纸P喷射墨水(液体)的记录头12(液体喷射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49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