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红土镍矿直接制取镍铁合金粉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3862.4 | 申请日: | 2008-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3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辉;姜涛;范晓慧;李骞;饶明军;郭宇峰;张元波;白国华;杨永斌;刘牡丹;陈许玲;许斌;袁礼顺;黄柱成;孙娜;陈丽勇;谢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1/00 | 分类号: | C22B1/00;C22B1/14;B03C1/02;B22F9/20 |
代理公司: | 中南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龚灿凡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土 直接 制取 铁合金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领域,涉及一种由红土镍矿制取镍铁合金粉的工艺。
背景技术 镍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材料,具有抗腐蚀、抗氧化、耐高温、强度高、延展性好等特点,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镍主要消费于不锈钢生产,据统计不锈钢用镍需求约占全球镍消费总量的60%。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不锈钢产量也不断增长,造成了对镍的需求激增,镍金属供应短缺,需要大量进口。2007年,我国红土镍矿进口量达1500万吨,较2006年增加了约4.1倍。
目前,世界上约60%的镍金属是从硫化镍矿中提取,其生产工艺成熟,但是随着硫化镍矿资源的不断减少,占地球镍资源储量70%的氧化镍矿(红土镍矿)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土镍矿的处理工艺主要有湿法和火法两种。湿法工艺适用于褐铁矿型的红土镍矿和含镁较低的硅镁镍矿,主要包括还原焙烧—氨浸和硫酸加压酸浸两种相对成熟的工艺。近年来,红土镍矿的湿法冶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加压酸浸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加压酸浸存在工艺复杂、流程长、设备材质要求高,产生的废酸难以处理等问题,而且在处理硅镁质型红土镍矿时耗酸大、成本高。
还原熔炼生产镍铁是目前发展较快的红土镍矿火法处理工艺,用于熔炼的设备主要有高炉、电炉两类,但两者的共同不足是需消耗大量冶金焦或电能,能耗大、生产成本高。据估算,电炉熔炼仅电耗一项就约占操作成本的50%,若加上氧化镍矿熔炼前的干燥、焙烧预处理等的能源消耗,操作成本中的能耗成本可能要占65%以上;而且,矿石含镍品位的高低对火法工艺的生产成本影响较大,矿石镍品位每降低0.1%,生产成本大约增加3~4%,因此,火法工艺适合处理镍品位较高的红土镍矿,有效降低能耗是未来火法工艺的主要发展方向。
随着红土镍矿开发重要性的加大,高效、低耗红土镍矿加工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国内外关于红土镍矿处理方法的文献报道也较多。“金川低品位氧化镍矿的酸法制粒堆浸工艺研究”针对金川有色金属公司低品位氧化镍矿,加入黏合剂N603制粒,加入润湿液与矿石中的耗酸组分作用破坏碳酸盐和Ca、Mg氧化物,以降低硫酸浸出过程中CO2气体逸出的不利影响,使每吨矿石总耗酸量下降至258.8kg,镍浸出率达85%以上。“元江贫氧化镍矿氯化离析焙砂的氨浸”采用氯化离析—焙砂氨浸—溶剂萃取—电积工艺处理元江结合型贫氧化镍矿,通过对浸出过程溶液电势的调控,改善了氯化离析焙砂的氨浸过程,Ni浸出率大于80%,但氯化焙烧过程所带来的设备腐蚀与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相对较低的Co浸出率(55%)是该工艺的不足之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38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筛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产直接还原铁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