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料防护涂层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2972.9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9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易怀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挺 |
主分类号: | C25D13/04 | 分类号: | C25D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4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 涂层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在产品上做一层致密的透明膜,隔离产品与介质直接接触,对产品 进行保护,提高产品耐酸、碱腐蚀性能。
背景技术
一些长期工作在潮湿的环境中的产品,与酸性环境、碱性环境接触的产品, 会比较容易被腐蚀,会出现腐蚀点、镀层脱落等现象,甚至会出现霉斑。自来 水的镀锌铁管、铁制接头、铁制阀也会锈蚀,污染饮用水。本发明使用特殊的 设备在产品的表面做透明的纳米途层,具备保护、屏蔽功能,可延长制品的使 用寿命,减少锈蚀。
技术问题:
金属制品通常采用电镀来进行装饰和保护,电镀中的镀铬保护效果较好, 抗腐蚀性能较强,不足之处为仅可处理在产品的表面,内壁无法处理,高要求 的电镀成本很高,一般情况下只可通过100小时的中性盐雾试验。纳米保护涂 层可对镀铬的不足进行弥补,在镀铬产品上再做一层纳米防护涂层可极大地提 高耐腐蚀性能,盐雾试验可从100小时提高到800小时,而且内壁也会处理上。 钢铁常用镀锌来进行保护,镀锌耐腐蚀能力差,在潮湿的环境中易产生白色的 锈斑。如果用纳米防护涂层代替镀锌,可解决易锈蚀问题。也常用油漆来对金 属制品进行保护,但油漆附着力差,碰撞后易脱落,脱落后即会失去表面防护 效果。本发明附着力强,可克服油漆硬度小、附着力差的问题。
本技术的应用仅限于本身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
技术方案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在产品表面做上一层具有防护功效 的透明涂层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纳米涂层步骤如下:
1)清洁待处理产品的表面,如除油、除锈、除污渍,再用清水清洗干净;
2)配制容液:6份纯净水+1份透明的含有~COOH或~NR2等亲水性官能团的树 脂进行配制,再加入0.5%纳米氧化硅。树脂可选用水性环氧树脂。必须选用电 导率小于2μs/cm的纯净水或蒸馏水。纳米氧化硅的尺寸10-30nm,小粒径的纳 米氧化硅会填补成膜材料留下的微孔,减少微孔产生的折射,增强透明性。
3)把配制好的溶液放置在不锈钢外壳的容器里,容器的不锈钢外壳接上一个直 流电源的正极,把需做防护处理的产品接在电源的负极上,并把产品浸在溶液 里。接通电源,让电压缓慢升至70-80V,并保持30-40秒。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类似电镀原理,将分散于水中的涂料,利用通电的条件 下,使涂料沉积在被涂物表面,而达到涂装的目的。
实现的过程分为四个步聚。
1、电解:
水的电解作用,其化学方程式如下:
H2O→OH-1+H+1
2、离子移动:
直流电场条件下,带电的离子向相反的电极移动,同时离子化的分散粒子 (表面电性二重层的作用)也向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3、电沉积:
被涂物析出不溶性树脂,中和剂游离出来,称为电沉积反应。
阴极:
阳极:OH-1→1/2O2↑+H+1+2e-1RCOO-1+H+1→RCOOH
4、电渗透:
沉积到被涂物上的涂膜,具有很多毛细孔,含有很多水份,在电场的作用 下,水分析出,涂膜脱水后附着在被涂物表面,这种现象为电渗透。
4)上操作结束后取出产品,用纯净的流水轻轻地冲洗,再用气枪轻轻地吹掉多 余的水分,移入150-160℃的恒温烘箱中烘烤20-25分钟。烘烤后取出自然冷却 即会在产品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含有纳米成分的涂层,此涂层表面硬度大,高 度透明,对产品有良好的保护效果。气枪使用的压缩空气应是纯净的,需要用 冷冻式干燥机和油水分离器进行除水除油。整个操作环境应是洁净的,无灰尘, 包括水洗、吹气、干燥都需注意保持洁净,否则会有灰尘附在产品表面。烘烤 的过程是树脂交联的过程,交联后会紧密地与制品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给铜零件做纳米透明防护涂层
1)给铜零件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使用金属清洗剂清洗,再用清水清洗干净;
2)配制容液:60KG纯净水中加10KG透明环氧树脂涂料,再加入0.3KG纳米 氧化硅,搅拌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挺,未经林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29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