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流多重生化与过滤联动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42172.7 | 申请日: | 2008-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7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淑杰;陈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1/52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流 多重 生化 过滤 联动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净化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在腔体内设置不同功能 区域,以实现污水的环流多重生化与过滤联动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不断提高,随之也带来了 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近几年来,我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速度也逐 年递增,由于如此巨大的排污压力,造成了各地污水处理厂长期超负荷运作, 甚至未经处理过的污水经常被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怎 样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处理效果、快速且低成本地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是目前 环保科研人员致力研究的课题。
中国专利文献CN200620098389.9公告了“一体化上流式曝气过滤污水处理 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反应池、进水管、排水管、进气管;所述反应池内设 有隔板,该隔板将反应池内部分隔为厌氧区、曝气区、过滤沉淀区;其中厌氧 区的下部与曝气区的下部连通,曝气区的上部与过滤沉淀区的下部连通;所述 曝气区内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由进气管供气;进水管与厌氧区连通,排水 管与过滤沉淀区上部连通;过滤沉淀区与厌氧区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 流管连通过滤沉淀区的下部与厌氧区。
但上述结构在实际运行中具有下列不足之处:(1)该反应池各功能区分界 不合理且不明确,导致各功能的实现受到一定的影响,故而难以达到其技术效 果;(2)过滤与沉淀同时进行,影响了出水水质的稳定;(3)整个处理系统运 行缺乏自动化,实施过程不够方便简洁。
另外,在所有污水处理系统中,反应区、沉淀区与过滤区域之间,大多是 需要通过一中间池来连贯,这种设置也无疑增加了处理成本和场地,且处理效 果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环流多重生化与过滤联动处理方法,旨在 解决现有技术中各功能分区不合理、处理效果不好、水质不佳、运行不便等问 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环流多重生化与过滤联动处理方法,其是:
提供一反应器,并将其腔体分隔为反应区、沉淀区和过滤区,其中反应区 由上而下依序分设为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曝气器设于好氧区内,进水口 设于厌氧区底部;沉淀区底部与反应区连通,且通过溢流管与过滤区相连,过 滤区设置于沉淀区下方;
设置控制器,并于所述沉淀区上端设置一液位行程开关,由所述液位行程 开关将沉淀区的最高水位信号和最低水位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沉 淀区的水位变化和预设的程序来控制过滤区正常过滤与气水反冲洗过程的交 替,从而实现污水的多重生化反应与过滤的联动控制。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设计的装置,其包括一腔体, 所述腔体内腔分设成反应区和沉淀区,其中反应区由上而下依序分设为好氧区、 缺氧区和厌氧区,与进气管连通的曝气器设于好氧区内,进气管通过三通分别 连通好氧区和过滤区底部,其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所述进水管设于厌氧区底 部;所述沉淀区下部设有排泥管;在所述腔体内或腔体之外,还设有一过滤区, 所述过滤区内设有滤料,底部设有可由一控制阀控制其启闭之过滤出水管,中 上部设有可由一控制阀控制其启闭之反冲洗出水管,过滤区上部通过一溢流管 与沉淀区连通,该溢流管上设有一控制阀;在所述沉淀区中上部,设有一反冲 洗水管与过滤区底部连通,所述反冲洗水管亦设有控制阀;沉淀区上部还设有 液位行程开关所述液位行程开关将沉淀区的最高水位信号和最低水位信号传递 给一控制器,由该控制器根据沉淀区的水位变化和预设的程序向上述各管路上 之控制阀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其启闭。
有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下列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腔体内腔设置不同的区域,既可集厌氧释磷、好氧硝化、 缺氧反硝化、沉淀、过滤处理于一体,同时还可通过沉淀区液面的变化控制各 管路上控制阀动作,实现了污水水流的环流多重生化与过滤联动处理;另外通 过自动化微动力气液混合进行反冲洗,可保证整个循环过程的正常过滤周期和 效果。
2)本发明除具有膜处理所具有的工艺紧凑、占地面积小的特点以外,比膜 处理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单方便,无动力污泥回流、投资少,适合于在建 筑小区和离散型工业园区对所产生的局部废水就地回用,便于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未经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21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罐的封闭装置
- 下一篇:一种TFT LCD阵列基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