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皮4心2渣高效低耗简化粉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40840.2 申请日: 2008-07-28
公开(公告)号: CN101347753A 公开(公告)日: 2009-01-21
发明(设计)人: 王洪福 申请(专利权)人: 王洪福
主分类号: B02B5/02 分类号: B02B5/02;B02B7/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50007河南省郑州***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高效 低耗 简化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提供一种3皮4心2渣高效低耗简化粉路,它适用于把小麦研磨制成面粉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利用研磨、筛理、清粉等设备将已清理干净的小麦的胚乳与皮层及胚芽分离,并把胚乳磨细成粉状或细小颗粒状,直接包装或经过配粉等处理,制成各种不同等级和用途的成品面粉和副产品的全过程称为小麦制粉工艺流程,简称粉路。我国面粉行业常用磨粉机研磨道数表示粉路。如4皮8心2渣2尾表示粉路中采用4道皮磨、8道心磨、2道渣磨和2道尾磨。我国面粉行业还常把皮磨系统中1皮和2皮统称为前路皮磨,3皮和4皮统称为后路皮磨;把1~4心统称为前路心磨,4心以后的心磨统称为后路心磨。粉路是小麦制粉技术的核心,粉路是否合理和先进是影响制粉工艺效果的最关键的因素。

小麦制粉是一项拥有数千年历史的生产技术,但以使用金属磨辊为代表的现代制粉技术却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在一百多年中,粉路的最大变革是由以生产标粉为代表的前路大量出粉的短粉路变成以批量生产等级粉为代表的中路大量出粉的中长粉路。根据相关技术资料记载4皮3心的短粉路的磨粉机单位产量为6~8kg/cm·h,总出粉率为85%左右的标粉(灰分≤1.10%),吨粉耗电为38kw·h左右。而目前国内最流行的4皮8心2渣2尾的中长粉路的磨粉机单位产量是3.3kg/cm·h,总出粉率为73%,其中特一粉(灰分0.52%)为65%,标粉(灰分0.92%)为8%,吨粉耗电为78kw·h左右。从上述数据对比中,不难看出以4皮8心2渣2尾为代表的现有技术除能大量生产高等级面粉一项进步和优势外,同等规模的面粉生产线总投资增大一倍以上,磨粉机数量增加一倍以上,磨粉机单位产量降低一半,总出粉率降低10%以上,吨粉耗电增加一倍以上和操作管理繁杂等都是明显和重大的倒退和缺欠。应该看到,为了迎合人们对低灰分高精度面粉的盲目和不科学的追求(所有相关技术资料都介绍说面粉精度越高,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越差)是导致这一反常现象产生和长期存在的的根本原因,但也必须看到现有粉路人为拉得过长(许多面粉生产线后路都存在来料少问题)和选用的设备功能差,使用工艺效果不佳也是重要原因。现有技术工艺和设备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现有技术把将麦粒碾压碎后,用高方筛筛理分离出灰分较低的胚乳粒的过程称为造渣。现有技术造渣主要由4~5道皮磨和2~4道渣磨完成,同时为了刮净麸皮上的胚乳至少还有2道打麸工序。现有技术利用麦皮比胚乳强度高韧性好和麦皮含水量提高韧性增强,而胚乳含水量提高强度降低等特性通过研磨、筛理和清粉达到使麦皮和胚乳分离目的的。为了尽量减少研磨对麸皮损伤,现有技术采用4~5道皮磨,并把每道磨研磨的强度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每道皮磨研磨后筛理出最大的颗粒送下道皮磨,品质最好(灰分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料送心磨,介于两者之间的物料送渣磨处理。渣磨研磨后的物料再按颗粒大小和品质优劣分别送皮磨、心磨或尾磨处理。现有技术1~3皮大多能完成预定目标,但到了4皮和5皮,因为经3道齿辊磨研磨后4皮、5皮的来料绝大部分是被3次碾压后强度和韧性都降低的麸皮,残存的胚乳较少,所以4皮磨操作难度都很大。磨辊轧距调紧了,齿辊对麸皮的损伤过大,严重影响面粉的精度和麸皮的品质与售价(国内市场公认大片麸皮品质好价格高);磨辊轧距调松了,又达不到刮净麸皮上胚乳的预定目标。因此,目前国内绝大部分4皮磨工作效率低,工艺效果差。此外,现有技术为了弥补皮磨无法刮净麸皮上胚乳的缺欠,都在4皮磨前后各设1道打麸工序。因为打麸机上每条又长又宽的打板旋转一圈只有一次非常短暂的撞击物料的机会,撞击直接接触到的物料极少,作用力也较小(打板旋转扇风且麸片很轻),所以打麸机实质上主要是靠打板搅动物料形成打板与麸片,麸片与麸片及麸片与筛筒之间发生摩擦达到刮除麸片上的粉粒目的的。由于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和麸片轻飘等因素影响,尽管打麸机消耗大量能量(主要消耗在把物料从进料口推到出料口)但效果不佳,以至于许多面粉厂还得再增加刷麸机、撞击松粉机或撞击磨粉机。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皮磨系统的缺欠是:3皮磨研磨后的物料用一道皮磨,两道打麸甚至再加一道刷麸或一道撞击处理,设备投资大,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取粉率低且打麸粉难筛理品质也不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洪福,未经王洪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08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