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冲型PVC加工改性剂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39994.X | 申请日: | 2008-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3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邢月厚;翟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东高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K9/10 | 分类号: | C08K9/10;C08L27/06 |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霞 |
| 地址: | 2550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冲型 pvc 加工 改性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抗冲型PVC加工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是由纳米级碳酸钙粒子为核,丙烯酸酯-有机酸钠共聚物为壳体的核壳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型PVC加工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有机酸钠共聚物中的丙烯酸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之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酸钠中的有机酸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衣康酸、不饱和有机酸中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冲型PVC加工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有机酸钠是按照下述方法制备的:由丙烯酸酯、有机酸、水和链转移剂混合搅拌均匀,升温至75-80℃时,加入引发剂,经3-4小时反应后用20%NaOH溶液中和至PH=6-7时出料,各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有机酸∶丙烯酸酯=6~7∶4~3,有机酸与丙烯酸酯的总量∶水=3~2∶7~8、链转移剂为有机酸与丙烯酸酯总量的1-2%,引发剂为有机酸与丙烯酸酯总量的1.5-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冲型PVC加工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转移剂为十二烷基硫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型PVC加工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碳酸钙粒子为50-100nm的CaCO3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型PVC加工改性剂,其特征在于纳米级CaCO3粒子和丙烯酸酯-有机酸钠的质量比为100∶2-2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冲型PVC加工改性剂,其特征在于纳米级CaCO3粒子和丙烯酸酯-有机酸钠的质量比为100∶9-100。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抗冲型PVC加工改性剂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合成聚丙烯酸酯-有机酸钠:
由丙烯酸酯、有机酸、水和链转移剂混合搅拌均匀,升温至75-80℃时,加入引发剂,经3-4小时反应后用20%NaOH溶液中和至PH=6-7时出料,各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有机酸∶丙烯酸酯=6~7∶4~3,有机酸与丙烯酸酯的总量∶水=3~2∶7~8、链转移剂为有机酸与丙烯酸酯总量的1-2%,引发剂为有机酸与丙烯酸酯总量的1.5-6%。
(2)合成纳米级碳酸钙:
纳米碳酸钙合成在一个反应釜中进行,二氧化碳通气管伸到罐体底部将浓度为7-8°Be的氢氧化钙放入釜中后,加入晶形改性剂,搅拌下通入二氧化碳,控制温度不超过25℃,直到PH=7时,停止,出料,料液经两天陈化,沉降后,排掉上层清液后沉降液备用;
(3)合成抗冲加工改性剂:
将步骤(2)得到的经沉降后的纳米CaCO3浆液放入另一反应釜中,升温至70℃,加入步骤(1)制备的聚丙烯酸酯-有机酸钠溶液,以纳米CaCO3和聚丙烯酸酯-有机酸钠的质量计,为100∶2-200,搅拌2小时后,聚丙烯酸酯-有机酸钠就吸附在纳米粒子表面,该液经降温沉降后,经过滤,制成含水50wt%的滤饼,滤饼在250-270℃条件下烘干,使滤饼含水率达10%-15%,经高速混合机分散,加热除去水份,使含水率达到0.5wt%以下出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晶形改性剂采用柠檬酸,其用量为CaCO3质量的1-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晶形改性剂采用氯化钡,其用量为CaCO3质量的0.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东高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淄博东高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999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苯胺类橡胶防老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环保鞋垫及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