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度二硒化锡纳米片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9904.7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2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科高;汤爱君;马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9/04 | 分类号: | C01B1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250101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度 二硒化锡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热化学合成纳米材料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热法合成二硒化锡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纳米材料为凝聚态物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由于纳米材料尺寸小,量子尺寸效应十分显著,这使得纳米材料体系的光、热、电、磁等物理性质与常规材料不同,出现许多新奇特性;另外纳米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表面效应。随着尺寸减小,比表面大大增加,导致纳米体系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平衡体系出现很大差别。纳米合成为发展新型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纳米半导体材料为制备性能优越的半导体器件提供了基础。二硒化锡(SnSe2)作为IV-VI族半导体化合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二硒化锡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性能,可以应用于薄膜电极、锂离子电池负极添加材料、红外光电仪器、热电致冷材料和太阳电池等。
目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很多,如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溅射法等气相法和沉淀法、喷雾法、溶胶-凝胶法、辐射化学法等液相法。这些方法有的工艺复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长,有的方法反应过程中毒性大、环境污染严重,有的方法所得纳米材料易团聚、分散性差,不易控制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均匀性,有的方法中所采用的具体工艺制备的片状二硒化锡形状不规则、呈团聚的花瓣状,并且相组成不纯。形状不同影响着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而且说明晶体生长的取向不同,因而性能会有较大差别;当纯度差时,由于出现的杂相是另一种物质,因而其性能会与单相物质不同,在光学特性、导电性能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这些物理性能对半导体材料是十分重要的。与本专利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发表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第27卷第5期,2006年10月,文章编号为:1672-6987(2006)05-0427-04,名称为:SnSe2纳米片的制备及结构表征。该论文上公开了一种SnSe2纳米片的制备方法,虽然产品相似,但是在原料和工艺流程上都有所区别,现有技术采用的原料是SnCl2·2H2O和NaSeO3·5H2O,而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是SnCl2·2H2O、SeO2,并且由于原料的不同使后续的工艺方法均不同,最重要的是现有技术的方法所得产品中存在部分Se,致使SnSe2纳米片纯度不够,这在所述论文中的XRD图中明显可见有杂相Se的强度较高的衍射峰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发明了一种高纯度二硒化锡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水热法合成工艺制备二硒化锡纳米片,以SnCl2·2H2O和SeO2为原料,严格控制原料的化学计量比和浓度,以NaOH和氨水为辅助介质来调整溶液的PH值,以联氨为还原剂,在较低温度下加热,使原料进行共还原并发生合成反应,并经清洗、过滤和烘干即可得到目标产物。
本发明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顺序的步骤:
a.将0.8~1.2份SnCl2·2H2O、0.787~1.18份SeO2、0.200~0.450份NaOH三种固体粉末均匀混合,再加入12~16份的去离子水均匀混合;
b.将上述混合物溶液倒入高压反应釜,再加入0.95~1.9份联氨和0.80~1.6份氨水;
c.将上述反应釜加热至160~200℃之间,保温时间16~24小时,然后冷却到室温取出;
d.将反应后的溶液通过水系微孔滤膜过滤,先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过滤分离,去除杂质,洗涤至中性为止;
e.将上述洗涤后所得物干燥,得到二硒化锡粉末。
上述步骤a中混合物粉末在去离子水中均匀混合,采用超声波振动并进行搅拌的方式使之溶解更充分。
上述步骤b中的联氨的纯度采用85%或80%。
上述步骤b中的氨水浓度采用含氨15%或17%或20%三种。
上述步骤b中的高压反应釜采用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
上述步骤e中洗涤后所得物的干燥是在50~80℃下烘干。
上述步骤e中的干燥采用真空烘箱进行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9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