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纸管烘箱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39710.7 | 申请日: | 2008-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4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学;阮金华;王连波;王雪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学 | 
| 主分类号: | F26B15/02 | 分类号: | F26B1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1400山东省莱州市莱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纸管 烘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烘箱或者烘房形式的烘干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纸管烘箱。所说的纸管是用纸张卷制的硬质纸管,比如用作纺织品卷轴、冶炼检测取样管、塑料卷轴、造纸卷轴、爆竹壳体、传真纸卷轴的纸管。
背景技术
纸管卷制过程中,使用大量液体胶质材料,因此,纸管干燥是其制成品的必经工序。目前,纸管的干燥工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在纸管架上露天晾晒。一方面,需要人力搬运、摆放,而且为防止纸管受热不允造成弯曲,每两小时需人工翻动一次,因此劳动强度较大,劳动力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夏季晾晒一般需二至三天,冬季需五至七天,不仅干燥周期偏长,而且干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环境制约,导致纸管正常生产受到影响;如遇突然下雨、下雪,需快速抢收纸管,一旦纸管被雨淋,便成为废品。
另外,现行纸管晾晒方式还存在所需场地大,纸管易弯,易回潮,纸管干燥效果欠佳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纸管烘箱,通过机械传输方式,实现自动化进出纸管,省工省力,保证纸管受热均匀、不弯曲,且纸管干燥效果好、不易回潮,以克服上述干燥方式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纸管烘箱,包括安装在箱体内的加热装置,安装在箱体上的风机以及安装在箱体上的除潮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输电机和与所述传输电机传动连接的若干组链轮;所述链轮两个为一组,每组两个链轮同轴,它们的链轮轴通过轴承安装于箱体上或者通过轴承和与箱体连接的连接架安装于箱体上;每组两个链轮所驱动的两条链条间设置有互相平行的若干条挂钩架,所述挂钩架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条链条上;在所述每条挂钩架上均固定安装有至少三个纸管挂钩;所述链条为运动轨迹及于箱体内和箱体外的封闭式链条。
纸管挂钩包括两段内弧状钩体,两段内弧状钩体之间为尺寸大于纸管外径的开口。
箱体的入料端和箱体内链轮均为上下换向链轮;在箱体的出料端安装有一组水平方向换向链轮。
在箱体安装有保温护罩。
还包括电控箱;安装在箱体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加热装置分别与电控箱连接。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为两只或者两只以上,它们分别位于箱体内不同位置。
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
本发明与现有干燥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将待干燥的纸管依次放入挂钩架,由链条带动缓缓进入烘箱内,纸管在烘箱内连续翻转,达到干燥要求后,纸管被依次倒在运输车辆上,无需人工搬运、翻动。实现了纸管干燥的机械化传输和自动化操作,不仅省工省力,改善了劳动环境,而且所用场地大大减少,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每小时可烘干400-800根纸管。
(2)、纸管进入烘箱后,在烘箱内不同温度区域不断变换位置。纸管受热均匀,干燥充分,成品直线度大大提高。经反复测算,成品弯曲度<5%,水分含量<5%,干燥后不易返潮。基于热空气上升原理,烘箱内由低到高温度逐渐上升,而纸管在链条带动下反复由高到低、由低到高运动,配合烘箱保持恒温,箱内热风循环,蒸发水份从除潮口排出等技术手段,确保了纸管360°均匀受热以保证其直线度。这是本发明的关键和核心特点。
(3)、纸管挂钩包括两段内弧状钩体,并在箱体的出料端安装有一组水平方向换向链轮。由于入料端和箱体内链轮均为上下换向链轮,纸管挂钩在入料端和箱体内始终保持开口向上或者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纸管始终处于被挂钩约束状态;而出料时经过水平方向换向链轮后纸管挂钩开口向下,纸管靠自重脱离纸管挂钩,落入运输车,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出料。这种上下换向链轮、水平方向换向链轮和纸管挂钩形状的特殊、巧妙设计方案是本发明的又一关键和核心技术。
(4)、温度传感器以及加热装置分别与电控箱连接。温度传感器采集箱体内温度并将信号传输到电控箱,当箱体内温度高于设定干燥温度时电控箱输出控制信号给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当箱体内温度低于设定干燥温度时电控箱输出控制信号给加热装置开始加热。实现了烘箱内温度的自动恒定。
(5)、烘箱整体设计简单、紧凑,维修率低,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示意图,主要为了显示挂钩架的位置和安装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学,未经王文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97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