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系泊链横档压延装置与压延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39382.0 | 申请日: | 2008-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2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蓬勃;张春苗;康玉祯;袁保祥;万国辉;丛源滋;张伟;朱铁剑;田东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L13/00 | 分类号: | B21L13/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绪银 |
| 地址: | 271104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泊 横档 压延 装置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泊链横档压延装置与压延工艺,属于系泊链制造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在我国每年要生产大量的系泊链,由于制造基础比较薄弱,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系泊链热处理后的横档松动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这些横档松动的存在,往往会造成整条的报废。如果将整条锚链中有缺陷的单环换掉,可以有效地解决整条泊链报废的问题。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系泊链厂家共同存在的技术难点,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厂家有更加合理的工艺解决这种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工艺可行、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效,可以使泊链横档与链环紧密结合、解决系泊链热处理后的横档松动问题的系泊链横档压延装置与压延工艺。
一种系泊链横档压延装置,包括压延模具、油缸和机体,油缸安装在机体内部,压延模具与油缸的活塞杆连接。
利用上述系泊链横档压延装置对系泊链横档压延的工艺如下:
(1)通过传动机构使系泊链的每个链环依次经过压延装置中,由两侧定位油缸对需要横档压延的链环进行自动定位;
(2)通过油缸活塞带动两侧压延模具对系泊链的横档进行压延,使被压延的横档纵向产生延伸膨胀,以消除横档两端与环体之间的间隙。
上述的系泊链横档压延工艺中,液压系统压延的压力根据不同产品规格而调整,一般控制在10-18MPA。
上述的系泊链横档压延工艺中,横档压延在常温下进行。
上述的系泊链横档压延工艺中,对压延工艺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压痕的形状和压痕的深度;压痕的形状由模具决定,压痕的深度由活塞杆行程控制。
本发明经过多方面进行了信息和资料的收集,进行艰苦的技术探讨和摸索,成功地设计出了横档压延模具,经过试验,完全解决了系泊链松动的难题,也得到了船级社的认可,为系泊链的成功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发明避免了由于系泊链中某个横档出现松动缺陷,而造成整条锚链报废。从而大大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横档压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压延前压延模具与链环相互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b是压延时压延模具与链环相互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c是压延后压延模具与链环相互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压延以前的链环。
图4是压延以后的链环。
其中,1、链环,2、压延模具,3、油缸,4、横档,5、机体,t、压延前横档与环体间存在的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结构如图1、图2所示,一种系泊链横档压延装置,包括压延模具2、油缸3和机体5,油缸3安装在机体5内部,压延模具2与油缸3的活塞杆连接。
利用上述系泊链横档压延装置对系泊链横档压延的工艺如下:
(1)通过传动机构使系泊链的每个链环依次经过压延装置中,由两侧定位油缸对需要横档压延的链环进行自动定位;
(2)通过油缸活塞带动两侧压延模具对系泊链的横档进行压延,使被压延的横档纵向产生延伸膨胀,以消除横档两端与环体之间的间隙。
上述的系泊链横档压延工艺中,液压系统压延的压力根据不同产品规格而调整,一般控制在10-18MPA,如R4∮60系泊链,横档压延时,液压系统压力通常采用10MPA.。
上述的系泊链横档压延工艺中,横档压延在常温下进行。
上述的系泊链横档压延工艺中,对压延工艺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压痕的形状和压痕的深度;压痕的形状由模具决定,压痕的深度由活塞杆行程控制。
实施例2:系泊链横档压延装置和主要延压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系泊链横档压延工艺中,液压系统压延的压力根据不同产品规格而调整,一般控制在10-18MPA,如R4∮76系泊链,横档压延时,液压系统压力通常采用10MPA.
实施例3:系泊链横档压延装置和主要延压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系泊链横档压延工艺中,液压系统压延的压力根据不同产品规格而调整,一般控制在10-18MPA,如R4∮111系泊链,横档压延时,液压系统压力通常采用18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93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电烙铁
- 下一篇:媒体资源访问关系建立方法及通讯系统及相关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