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鼻衄的中药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38520.3 | 申请日: | 2008-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2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运波;房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运波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1/02;A61P7/04;A61K3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400山东省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鼻衄的中药。
背景技术
鼻衄即鼻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因肺阴不足,虚火上逆或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迫血妄行所致。金匮要略云:“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古人云:“气有余便是火”。故中医治疗鼻衄以滋阴润肺,清热解毒,平肝降逆,收敛止血为治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鼻衄的中药,它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能够有效地治疗鼻衄,且无毒副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鼻衄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白头翁30-40g、麦冬20-30g、牛膝15-20g、代赭石25-30g、仙鹤草25-30g、白茅根30-40g、山药10-15g、白芍15-20g、大枣10-15g、甘草6-10g。
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合理,疗效好,药源广,使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治愈率高。
本发明中药的白头翁性寒味苦,归大肠经,能清热解毒,凉血。《别录》:“有毒,主治鼻衄。”《本草汇言》:“凉血,消瘀,解湿毒。”此外它还能清肝热,平肝风,为主药。麦冬性寒,味甘、苦,归肺、心、胃经,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牛膝:性平,味酸、苦,归肝、肾经,能活血化瘀,补肝肾利关节,引血下行;代赭石,苦寒,归肝、心经,平肝潜阳,降逆,止血;白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仙鹤草性平,味苦、涩,归肺、肝、脾经,能收敛止血;白芍苦、酸、寒,归肝、脾经,能敛阴养血,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以上药物辅助白头翁,养阴清热,平肝降逆,收敛止血。山药、大枣、甘草,补脾益胃,使中气健运,则津液自能上输于肺。阴液充足,虚火得降,肝火得清,鼻衄自止。
本发明中药水煎服,1日1剂,共煎煮两遍,煎出约200ml,早晚分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孕妇忌服。
本发明经临床应用验证,服药3-6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轻者一个疗程即愈,重者3个疗程即愈。有效率100%,治愈率在8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鼻衄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白头翁30-40g、麦冬20-30g、牛膝15-20g、代赭石25-30g、仙鹤草25-30g、白茅根30-40g、山药10-15g、白芍15-20g、大枣10-15g、甘草6-10g。本发明中药水煎服,1日1剂,共煎煮两遍,煎出约200ml,早晚分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孕妇忌服。有效率100%,治愈率在85%以上。
实施例2:一种治疗鼻衄的中药,其优选是白头翁30g、麦冬30g、牛膝20g、代赭石25g、仙鹤草30g、白茅根30g、山药15g、白芍20g、大枣10g、甘草10g。
一种治疗鼻衄的中药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资料:本方剂男女老少皆宜。凡是因肺阴不足,虚火上逆或肝郁化火、迫血妄行所致的鼻衄皆可用之。
二、诊断标准:一侧或两侧鼻腔出血,反复发作,排除白血病及肝硬化所致的鼻衄等疾病。
三、服用方法:水煎服,1日1剂,共煎煮两遍,煎出约200ml,早晚分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孕妇忌服。
四、治疗效果:服药3-6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轻者一个疗程即愈,重者3个疗程即愈。有效率100%,治愈率在85%以上。
五、典型病例:
1、张XX,女,18岁。2003年5月就诊,反复鼻腔出血1年多,常在清晨起床后发作,多方治疗不效,服用3个疗程,诸症消失,随访至今再未复发。
2、陈XX,男,40岁。2004年9月就诊,反复鼻衄伴鼻腔干燥,时有头晕2年。服用本方药2个疗程,症状大减,巩固治疗一个疗程而痊愈。
3、于XX,女,30岁。2008年5月就诊,反复鼻衄半年,服安络血、维生素C等均无效,来诊给予本方服用2个疗程而痊愈,随访至今,再未复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运波,未经刘运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8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