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光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7791.7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游朱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9/00 | 分类号: | G02B19/00;G02B6/00;G02B6/32;G02B6/34;F24J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何春兰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光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集光装置,且特别有关于一种太阳光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过去,传统的集光装置是在建筑物顶楼形成一开口,并设置一玻璃盖板以允许光线进入室内,如此除了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外,也容易产生漏水的问题,同时不易提高集光效率且难以重新分配太阳光至建筑物内其它楼层或房间。传统技术中,另提到可设置一传感器以侦测太阳光的运行位置,同时借助机电系统来旋转集光装置以使之对准太阳光,然而由于传感器造价昂贵,且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复杂的散热设计,且须额外增加旋转所需的空间,同时机电系统容易发生故障,且所耗电量也抵销了节能所带来的好处。因此需要一种新颖的太阳光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太阳光收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光收集装置,包括:一光纤阵列,包含一出光面及一受光面,受光面呈一弧状凸面轮廓,其中,光纤阵列由多条光纤组成,且该些光纤具有面积较大的第一端面及面积较小的第二端面,该些第一端面分布在受光面的弧状凸面轮廓上以收集太阳光,该些第二端面则分布在出光面上,且该些光纤于邻接出光面处互相平行;及一导光装置,耦接光纤阵列的出光面以导入上述收集的太阳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太阳光收集装置,包括:一单一光纤体,包含一出光面及一受光面,受光面呈一弧状凸面轮廓,其中,单一光纤体可分为多个光纤区,且该些光纤区具有面积较大的第一端面及面积较小的第二端面,该些第一端面分布在受光面的弧状凸面轮廓上以收集太阳光,该些第二端面则分布在出光面上,且该些光纤区于邻接出光面处互相平行;及一导光装置,耦接单一光纤体的出光面以导入上述收集的太阳光。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无需提供机电设备,因此成本较低,且故障率因此而下降,此外,由于上述集光装置并非通过旋转的方式来吸收太阳光,因此无需考虑集光装置所占的额外旋转空间,即可有效率的导入太阳光至建筑物内部。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绘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太阳光收集装置,其设置于一建筑物上。
图2绘示图1的太阳光收集装置的一实施例。
图3绘示图1的太阳光收集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
太阳光收集装置的本体40;建筑物10;导光装置30;太阳50;所发出的光线51;照明光源20;光纤阵列41;出光面43;受光面42;光纤44;第一端面45;第二端面46;凸透镜47;滤光片48;单一光纤体60;出光面66;受光面62;光纤区64;第一端面65;第二端面66。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下列实施例中,主要分别说明太阳光收集装置的结构及其运作原理,但是此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其中图1绘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太阳光收集装置,其设置于一建筑物上。图2绘示图1的太阳光收集装置的一实施例。图3绘示图1的太阳光收集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太阳光收集装置-光纤阵列
请参阅图1,太阳光收集装置的本体40设置于一建筑物10上,例如顶楼的空间。同时一导光装置30耦接于集光装置的本体40,并可沿着建筑物的侧墙进入室内。如此,太阳50所发出的光线51即可由太阳光收集装置本体40所接收,同时透过导光装置30进入建筑物的室内,例如较低楼层的房间内,而作为此房间的照明光源20。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太阳光收集装置的本体40包括一光纤阵列41,此光纤阵列包含一出光面43及一受光面42。受光面的形状主要是配合太阳运行的轨道而设计,因此较佳呈一弧状凸面轮廓,例如其可为一半球状,半椭圆形状,或是一飞行伞形状,而此等结构并不特别用以限定本发明。
上述光纤阵列41在一实施例中是由多条光纤44所组成,且该些光纤44具有面积较大的第一端面45及面积较小的第二端面46。为了提高集光效率,光纤中具有较大面积的第一端面45分布在受光面42的弧状凸面轮廓上以收集太阳光51,而为了使收集的光线能集中导向出光面43,光纤中具有较小面积的第二端面46则分布在出光面43上,且该些光纤44于邻接出光面43处互相平行,因此出光面43呈一平坦轮廓,所收集的太阳光则可平行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77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