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可视标记点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37450.X | 申请日: | 2008-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1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丛繁滋;丛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丛繁滋 |
| 主分类号: | A61H5/00 | 分类号: | A61H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18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可视 标记 大幅度 提高 疗效 近视 眼病 治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对可视标记点的修饰与控制可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及其周边视野刺激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发病率统计:2000年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表明,我国学生近视率为:小学生20.23%,初中生48.18%,高中生71.29%,大学生73.01%。香港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近视率十分普遍,小学六年级学生近视率高达60%比纽约高出一倍,估计中学生近视率高达75%以上。台湾学生近视率也很高,小学生一年级12%,六年级55%,中学生三年级为76%,高中三年级为85%。国外情况也不容乐观:例如日本高中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7%,而新加坡华人高中毕业生近视率为78%,美国一般人口近视率为三分之一,欧洲地区则少一些,但仍有大量近视人群。调查显示出令人担忧的三点,即近视人数越来越多,近视度数越来越深,患近视者年纪越来越小,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青少年近视弱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据国家最新统计:我国近视眼患者已有3.5亿人;美國一般人口近視率約為三分之一。换言之全世界有近20亿近视患者,并且仍在滚动形成不断攀升;我国少年儿童目前弱视发病率接近百分之五,少儿弱视患者已超过2000万。
大部分医学专家认为,近视眼与遗传具有高度相关性,近视眼是药物所难以逆转的,药物、器械只能对假性近视有一定疗效或矫正作用,并且治疗后反弹率高,真性近视是很难通过药物、器械治愈的。配戴眼镜和手术治疗是可供选择的两种基本方法,除此之外,没有长期改变真性近视眼屈光状态的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可视标记点的修饰与控制,达到大幅度提高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疗效的目的,同时给出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周边视野刺激的新用途。
其中,
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包括:
近视等眼病治疗仪;
及与长时间用眼和专注用眼相关的环境、装置等,
例如:
眼镜;
电视、电脑、游戏机、电子广告牌;
房间、车厢墙壁或横截面;
台灯;
书桌、电脑桌;
书本、黑板。
所述的近视等眼病包括:近视、弱视、斜视、远视、散光、老花眼、眼震颤,及由于脉络膜、视网膜血流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眼底疾病。
所述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周边视野刺激的新用途是指将周边视野刺激用于有效地缩短真性近视眼轴长度。
所述的可视标记点为发光视点和/或反光视点和/或折光视点。
所述的对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可视标记点的修饰与控制包括: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视觉系统五联动的双眼合像、周边视野刺激、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控制、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此五项修饰与控制可单独使用,更优选的是联合使用。
本发明的研究者在近视等眼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第一贡献在于:证实现有的“近视不可治论”源于传统理论有缺憾,其中:
1、学生每天在学校看书看黑板远近调节4~6小时,学生近视仍然高发,可见应用调节理论防治近视有缺憾,只凭调节理论设计治疗仪器注定无效。(薄弱点在于:眼供血不足,易产生视疲劳、睫状肌痉挛,使一切调节均告失效)。
2、任何有视力的人都能看到无限远的天空、太阳、月亮,却有部分视力不好的人看不到近在咫尺的手中缝衣针的针孔。可见在近视等眼病防治过程中只注重距离(集合)的变化不注重视角(大小)的变化是现有理论体系的疏忽。现有技术想用次要矛盾(集合)解决主要矛盾(视角)的事情,以至于“近视不可治”。
3、现有治疗近视的双眼合像仪的理论基础视觉三联动也出现了错误,视觉系统应该是五联动。三联动只有集合变化没有视角变化、在与经验数据比对时因没有视角变化使大脑产生困惑或“上当”的感觉,因而不支持调节,(应改为:五联动,才能完成联动的全过程)。
4、弱视治疗仪的发光视点,由于没有视角的概念,犯了大视角的错误,以至于不得不用“扎针孔”、“串珠子”等家庭精细目力训练及“光栅疗法”“后像疗法”进行补救(缺少:小视角的超级精细目力训练)。此外,在被激活的视细胞、视神经细胞如何持续工作不再抑制不再废用方面没作考虑,(薄弱点在于:被激活的视细胞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不得不再度进入抑制状态)。以至于疗程长达2~3年,甚至7~8年,且疗效不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丛繁滋,未经丛繁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74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拖把
- 下一篇:纯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砧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