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超越离合器换向控制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37270.1 | 申请日: | 2008-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7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 发明(设计)人: | 曲秀全;薛渊;刘明思;梅思杰;李树菊;张惠;于红艳;彭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石油管理局 |
| 主分类号: | F16D41/10 | 分类号: | F16D41/10 |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海霞 |
| 地址: | 163453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超越离合器 换向 控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控制机构,尤其是一种双向超越离合器换向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超越离合器,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中的单向动力输出和逆止输出中,如利用超越离合器技术制造的脉动无级变速器,已广泛应用于纺织、食品机械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领域。超越离合器在小扭矩的单向传递中,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采用的是摩擦式自锁机构,典型的结构是砌块式和滚柱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机械要求旋转方向是变化的,因此而出现了双向超越离合器,现有的双向超越离合器换向控制机构大多需停机后换向,而且结构复杂,由于连接各个构件的转动副都有间隙,因此工作可靠性和灵敏度差;另外,现有的双向超越离合器在工作时,只有一半的滚子承受载荷,因此每个滚子所承受的载荷大,使得滚子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双向超越离合器需停机后换向、结构复杂、工作灵敏度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超越离合器换向控制机构,该双向超越离合器换向控制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及灵敏度高、工作时可以换向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超越离合器换向控制机构,包括换向杆、内星轮、滚子、外环,换向杆中部有2个斜面,斜面两端分别有大、小端环槽,内星轮两侧径向有孔,孔内部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推杆,内星轮为正六边形,其与外环之间形成的弧形空间内置有滚子,滚子两端通过拨叉与空套在内星轮两侧的换向环相连,且换向环内孔表面有底部为斜面的槽,置于内星轮上的销轴通过弹簧与换向环相连。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动力输入部件外环左右摆动,当换向杆向左时,内星轮顺时针转动,内星轮与输出轴为体,即输出轴顺时针转动;当推动换向杆向右时,内星轮逆时针转动,即输出轴逆时针转动。因此,通过换向杆的左右移动即可实现内星轮转动方向的改变,即实现了该超越离合器的双向输出传递。该双向超越离合器换向控制机构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各个构件之间不存在间隙(换向杆—推杆—拨叉),工作可靠性和灵敏度高;由于工作时所有的滚子都受力,因此每个滚子所承受的载荷小,磨损小,寿命长;不用停机,在工作时可以自由换向。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中复合橡胶底板的排板图。
图中1—换向杆,2—内星轮,3—推杆,4—换向环,5—滚子,6—外环,7—弹簧,8—销轴,9—拨叉,10—大端环槽,11—小端环槽,12—斜面,13—孔,14—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及图2结合图3、图4所示,一种双向超越离合器换向控制机构,包括换向杆1、内星轮2、滚子5、外环6,内星轮2作为动力输出部件与输出轴为一体,外环6为动力输入部件,换向杆1可在内星轮2的轴孔内左右滑动,换向杆1中部有2个斜面12,每个斜面12左右两端各有一个环槽,分别为大、小端环槽(10,11),内星轮2左右两侧径向各有一个孔13,孔13内部置有推杆3,推杆3与孔13为滑动配合,可在其内上下自由滑动,且孔13的位置与斜面12的位置相对应,保证当换向杆1相对于内星轮2左右移动时,置于孔13内的推杆3也可在斜面12上移动,并可滑动到环槽(10,11)内;内星轮2外部轮廓为正六边形,其与外环6之间形成6个弧形空间,6个滚子5分别置于此6个弧形空间内,滚子5两端通过销轴固定拨叉9的叉头,拨驻9的另一端与换向环4相连,换向环4空套在内星轮2两侧,且换向环4内孔表面有底部为斜面的槽14,推杆3上部置于槽14内,并且当推杆3沿换向杆1上的斜面12左右滑动时,可以顶到槽14底部的斜面,从而使得换向环4转动;内星轮2上固定有一销轴8,弹簧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销轴8和换向环4上。
如图1及图2所示,该双向超越离合器的动力输入部件为外环6,其运动形式为左右摆动,由控制装置控制换向杆1,当换向杆1在如图1所示位置时,内星轮2两侧的推杆3处于换向杆1上锥面12右侧的小端环槽11内,推杆3处在最低位置,其上部只顶到槽14底部斜面的最低处,此时,在弹簧7的拉力作用下,换向环4相对内星轮2顺时针转动,换向环4通过其上的六个弹性拨叉9拨动六个滚子5楔入内星轮2与外环6之间顺时针侧的弧形空间内。此时,当外环6顺时针转动时,滚子5处于自锁状态,外环6通过滚子5推动内星轮2也顺时针转动,即输出轴顺时针转动;当外环6逆时针转动时,外环6带动滚子5有离开弧形空间的趋势,此时,滚子5处于解锁状态,不能推动内星轮2转动,因此内星轮2不动,外环6处于超越状态。从而,实现内星轮2即输出轴单方向顺时针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石油管理局,未经大庆石油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72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