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走式亚麻脱粒翻铺机的脱粒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36978.5 | 申请日: | 2008-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1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明;赵文才;公衍峰;王志远;谢开天;曹海峰;王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F11/02 | 分类号: | A01F11/02;A01F12/18 |
| 代理公司: | 绥化市广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丽丽 |
| 地址: | 152054***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亚麻 脱粒 翻铺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机械领域中收获脱粒机械,具体涉及一种亚麻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亚麻成熟后3-5天,麻质较好,需要适时收获。但此时亚麻籽的成熟度不好,含水率高,容易变质。一般情况在亚麻条铺凉晒3-8天,待亚麻籽成熟后再收获亚麻籽,从而即保证了麻质,又提高了亚麻籽的质量。这样就需要一种同时具有翻铺功能和脱粒功能的亚麻机械。
现有的亚麻脱粒机械主要有两种脱粒方式:一种是胶辊或光辊碾压的形式,如专利号为:03284585.5,公开号为CN2643633Y的亚麻脱粒机,其采用三个压麻辊对亚麻进行脱粒,需手动输送亚麻,操作不安全,劳动强度较大。为降低劳动强度,本申请人于2006年申请了专利名称为:牵引式亚麻脱粒机,专利号为200620021159.2,公开号为:CN2904625,其包括牵引装置、机架、捡拾器、麻茎夹持装置、脱粒装置、拨禾轮装置、储粮仓、螺旋推进器及传动机构,采用弹齿式捡拾器,脱粒装置采用了挂胶辊与钢辊复合碾压形式,采用了橡胶带夹持麻茎,减轻了对麻茎的损伤,拨禾轮有助于麻籽的脱净率,储粮仓内装有螺旋推进器,卸粮方便。两项专利解决了手动输送亚麻,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还存在脱粒过程单一,脱粒效果不好,脱净率低,籽粒浪费严重。另一种就是滚筒脱粒,虽然提高了脱净率,改善了脱粒效果,但对亚麻稍部的损害很大,影响了亚麻纤维的品质,另外,脱粒滚筒的造价较高,结构也复杂,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走式亚麻脱粒翻铺机的脱粒装置,是对上述亚麻机械脱粒装置的改进,在翻铺作业的同时实现脱粒作业,达到既可以获得优质亚麻,又可以获得优质成熟的亚麻籽,并且脱粒效果好,脱净率高,显著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自走式亚麻脱粒翻铺机的脱粒装置,包括机架、一对上下设置的压麻光辊和一对上下设置的脱粒锥辊,上压麻光辊一端由固定架设置在机架上,固定架与机架之间设置压力调节机构,下压麻光辊一端由固定架设置在机架上,另一端由固定在机架上的托轮支撑,上、下压麻光辊轴与液压马达相联接;压麻光辊后方设置一对同速异向转动的脱粒锥辊,脱粒锥辊轴通过万向节与变速箱输出轴相连接,变速箱输入轴与液压马达连接;上脱粒锥辊通过调节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下脱粒锥辊前端由轴承座支撑在机架上,后端通过支板设置在变速箱上;所述脱粒锥辊上沿轴向相间设有若干根肋筋。
所述脱粒锥辊上沿轴向相间均匀焊有若干根光滑的肋筋。
所述脱粒锥辊的调节机构,是在脱粒锥辊前端设置液压缸,在脱粒锥辊后端设置带有长孔的固定板。
本发明的动力是由三个液压马达提供,液压马达的动力是由发动机带动的液压泵来提供。其中有两个液压马达分别驱动位于机架前端的一对压麻光辊,它的作用是将麻桃碾碎,另一个液压马达驱动机架后端的变速箱,变速箱内设置4个依次啮合的直齿轮,通过两个输出轴由万向节分别联接上、下脱粒锥辊,保证脱粒锥辊完成同速异向转动的功能,上、下脱粒锥锟则由调节机构根据作业环境保持8-10mm间隙,达到最佳脱粒效果,在脱粒的整个过程中麻茎一直由输送装置的上下夹持带夹持输送。本发明采用脱粒锥辊,锥辊上设置若干根光滑肋筋,对压后的麻桃进行梳理脱粒。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脱净率高,对麻茎损伤小,工作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发明自走式亚麻脱粒翻铺机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3和图4分别是本发明图1中脱粒装置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5和图6分别是本发明图3中锥辊的主视图和右视图
图7和图8分别是本发明图4中变速箱的主视图的剖视图和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自走式亚麻脱粒翻铺机,包括捡拾装置1、翻铺装置5、输送装置2、脱粒装置3和传动装置4,田间沤制好的亚麻由翻铺装置的拾禾器拾起,由输送装置输送到机器的后部,经翻转、齐根后在机器后方带状条放。在输送过程中由脱粒装置完成亚麻的脱粒及亚麻籽的清选与收集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69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车辆制动管组成测量方法
- 下一篇:多道循环式花生剥壳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