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升降料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6688.0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3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金鑫铜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9/00 | 分类号: | B21C4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412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集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管材的料架。
背景技术
在各种管材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切割完成后的管材需要通过料架来收集,当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后再统一从料架内移除。由于管材是一种易于形变的产品,所以对于撞击极为敏感,尤其是对于高精度的管材,更是需要尽量的减少撞击,所以料架在设计之初就必须同时考虑到容量和撞击的问题。如图3所示,是一种目前广泛使用的管材收集料架,整个料架的横截面呈“U”型,管材12自上方落入料架,管材12下落的垂直高度为H,通过在料架的侧壁和底面设置一层木料垫块9以缓冲管材12自由降落后的冲击力,在整个料架堆积满管材12后再整体清空管材12。
现有技术中的管材料架综合起来具有以下缺点:1、虽然采用了相对柔软的木料垫,但是管壁与木料垫之间的冲击力依然很大,无法完全消除不良;2、若要减少冲击力,则要减小垂直高度,导致转移管材的频率增加,费时费力,效率较低;若要减小转移管材的频率,则要增加垂直高度,导致冲击力增大,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料架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并且效果显著的自动升降料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升降料架,它包括沿同一直线设置的至少两个机架单元,所述的机架单元的数目可以根据具体使用中管材的长度来确定,所述的各机架单元包括垂直设置的两个支柱、安装于所述的两个支柱之间的载料带、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两个支柱顶部的用以减小载料带与所述的支柱之间的摩擦滚轮、设置在所述的其中一个支柱上的载料带固定器、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的支柱上的载料带卷绕轴,所述的载料带一端固定于所述的载料带固定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的两个滚轮后收卷于所述的载料带卷绕轴上,所述的载料带在所述的两个支柱之间的上方形成一载料空间;在所述的载料带卷绕轴上同轴设置有一传动轮,所述的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的载料空间随着所述的载料带卷绕轴的转动将会增大或减小。
优选地,所述的载料带的材质为质地柔软的帆布,以减少与所述的管材之间的撞击力。
更优地,所述的多个机架单元之间通过底部连接件相互固定连接,以增加整个料架的稳定程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帆布带比较软,管材掉落在帆布带上不易产生擦伤;2、因帆布带置于料架上,可慢慢的下降,降低了掉落的高度,起到了改善管材的碰伤的现象,同时料架的容量并为减少;3、由于料架可以缓慢的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材下降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附图4是现有技术下料架的主视图;
其中:1、机架单元;2、载料带固定器;3、滚轮;4、载料带卷绕轴;5、传动轮;6、传动带;7、电机;8、载料带;9、木料垫块;101、102、支柱;11、底部连接件;12、管材;100、第一单元;200、第二单元;300、第三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升降料架,由3个呈“U”型的第一单元100、第二单元200和第三单元300构成,上述第一单元100、第二单元200和第三单元300之间通过底部连接件11相互固定连接,以增加整个料架的稳定程度;在第一单元100、第二单元200和第三单元300上分别垂直固定有两个支柱101、102,在支柱101、102顶部分别设置有用以减小载料带8与所述的支柱101、102之间摩擦的滚轮3,在支柱101上设置有一个用以固定载料带8的载料带固定器2,在支柱102上设置有载料带卷绕轴4,帆布载料带8一端固定于载料带固定器2、另一端依次绕过分别位于支柱101和支柱102顶部的滚轮3后收卷于载料带卷绕轴4上,载料带12在上述的两个支柱101、102之间的上方形成一载料空间,由分别位于第一单元100、第二单元200和第三单元300上的载料空间共同承载管材12;在载料带卷绕轴4上还同轴设置有一传动轮5,传动轮5通过传动带6与电机7相连接。
如附图1所示,在初始状态下,由于有较多的帆布载料带8呈卷状缠绕在载料带卷绕轴4上,位于2个支柱10之间的帆布载料带8长度较短,从而帆布载料带8呈一曲率较小的悬链线状,该悬链线的最低点与最高点的距离为L,可以看出L<H,管材12自上方落在帆布载料带8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金鑫铜管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市金鑫铜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66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