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积式双阀润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5311.3 | 申请日: | 200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4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周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一平 |
主分类号: | F16N13/22 | 分类号: | F16N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26200江苏省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积 式双阀 润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装置,特别是容积式双控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大型设备控制中,如图3所示,设备中的各部件动作均是通过远程的人机交互来实现的,这种动作也包括对设备增加润滑油。
如图3所示,小电控在接收到PLC可编程控制器发出的指令后,输出电控信号,驱动电控阀A、B或X打开,使润滑泵中的润滑油通过电控阀输出,输出开始后,电控阀反馈信号,由小电控计算输出时间,以控制润滑油输出量。这种结构的电控阀供油量受润滑泵中润滑油压力影响比较大,也就是说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润滑泵中润滑油压力越高,输出的润滑油越多;反之,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润滑泵中润滑油压力越低,输出的润滑油越少,因此润滑油输出量准确度不高,不利于远程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油量准确的容积式双阀润滑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容积式双阀润滑装置,包括: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泵腔,泵腔两端设有输油口;在所述的泵腔内设置有活塞,活塞将泵腔分为两个左右独立腔;第一控制装置,在处于工作状态时,使进油管路与泵腔左侧输油口相连通,使泵腔右侧输油口与出油管路相连通;第二控制装置,在处于工作状态时,使进油管路与泵腔右侧输油口相连通,使泵腔左侧输油口与出油管路相连通;转换装置,用于根据活塞在泵腔中的位置选定第一控制装置或第二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分别为第一电控换向阀和第二电控换向阀。
特别是,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设置在泵腔第一进油口端附近的第一接近开关和设置泵腔第二进油口端附近的第二接近开关,活塞靠近第一接近开关时,使第一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活塞靠近第二接近开关时,使第二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
特别是,所述第一电控换向阀、第二电控换向阀分别由阀体和滑阀构成,阀体中心位置设置有中间通道,沿所述中间通道侧壁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空腔,所述中间通道内设置有滑阀,所述滑阀由阀杆和间隔设置在阀杆上与中间通道侧壁密封配合的阀芯构成,并在中间通道内滑动,所述空腔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开口,其中,第一电控换向阀或第二电控换向阀空腔侧壁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供油口。此种阀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上述结构的容积式双阀润滑装置,通过控制装置双向控制活塞在泵腔内往返动作,完成每次供油,由于泵腔截面积一定,活塞位移一定,所以供油量准确可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容积式双阀润滑装置包括:泵腔,所述泵腔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油口、第二出油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油口、第二进油口,所述泵腔内设置有活塞,活塞将泵腔分为两个独立腔,活塞借助第一进油口或第二进油口进油形成两独立腔内部的压差在泵腔内移动完成第一出油口或第二出油口出油;第一控制装置,在处于工作状态时,使第一进油口连通进油,同时第一出油口出油;第二控制装置,在处于工作状态时,使第二进油口连通进油,同时第二出油口出油;转换装置,用于根据活塞在泵腔中的位置选定第一控制装置或第二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
上述结构的容积式双阀润滑装置,通过控制装置双向控制活塞在泵腔内往返动作,完成每次供油,由于泵腔截面积一定,活塞位移一定,所以供油量准确可控。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分别为第一电控换向阀和第二电控换向阀。
特别是,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设置在泵腔第一进油口端附近的第一接近开关和设置泵腔第二进油口端附近的第二接近开关,活塞靠近第一接近开关时,使第一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活塞靠近第二接近开关时,使第二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
特别是,所述第一电控换向阀、第二电控换向阀分别由阀体和滑阀构成,阀体中心位置设置有中间通道,沿所述中间通道侧壁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空腔,所述中间通道内设置有滑阀,所述滑阀由阀杆和间隔设置在阀杆上与中间通道侧壁密封配合的阀芯构成,并在中间通道内滑动,所述空腔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开口,其中,第一电控换向阀或第二电控换向阀空腔侧壁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供油口。此种阀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一平,未经周一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53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色光学编码硅壳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酒瓶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