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固性氨基树脂抗菌、杀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4479.2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0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卢炳坤;别良峰;高政选;贺玉玲;卢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炳坤;别良峰;高政选;卢亚南;李深 |
主分类号: | C08L61/20 | 分类号: | C08L61/20;C08L67/06;C08K5/09;C08K3/00;C08K3/08;C08K3/04;C08K3/32;C08K3/34;C08K13/04;C08K7/28;C08K3/36;C08L65/00;B29C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457000河南省濮***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固性 氨基树脂 抗菌 杀菌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杀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更特别的涉及一种热固性氨基树脂抗菌、杀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塑料餐具、筷子、饮水用具最多的物品之一,然而塑料表面往往沾染和兹生有多种传染疾病或条件致病的细菌,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协。筷子用木也对绿色环境造成掠夺开发和破坏。
2000年12月由本申请人申报的专利名称为:“抗菌餐饮具塑料的生产方法”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取才用料方面的错误,而实际无法加工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热固性氨基树脂抗菌杀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这个以及其他目的将通过下列详细说明和描述来进一步展开和阐述。
本发明的热固性氨基树脂抗菌杀菌材料,由以下成分组成:
20-70重量份的热固性氨基树脂, 0.1-8重量份抗菌剂,
20-70重量份填料或植物降解粉材料, 0.1-5重量份助剂。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热固性氨基树脂抗菌杀菌材料,由以下成分组成:
30-60重量份的热固性氨基树脂, 0.5-5重量份抗菌剂,
30-60重量份填料或植物降解粉材料, 0.5-5重量份助剂。
可以选择的是,本发明的热固性氨基树脂抗菌杀菌材料,由以下成分组成:
30-60重量份的热固性氨基树脂, 0.5-5重量份抗菌剂,
30-60重量份填料或植物降解粉材料, 1.0-5重量份助剂
在本发明的热固性氨基树脂抗菌杀菌材料中,所述的热固性氨基树脂是氨基树脂或三聚氰胺改性不饱和聚脂,或者是热固性氨基树脂(如:濮阳密胺塑料厂生产),三聚氰氨甲醛树脂(如:濮阳天安企业集团生产),醚化脲醛树脂、笨鸟胺甲醛树脂及它们共缩聚的树脂,进口的氨基树脂CZ-T、CZ-N、氨基罩光粉、三聚氰氨改性不饱和聚脂、(如: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三厂生产)等。所述的填料或植物降解粉材料是α-纤维素、木粉或无机填料如玻璃纤维和云母。所述的抗菌剂是纯天然山梨酸提取物、银沸石、银玻璃珠、银硅胶、聚吡啶、磷酸钛盐、银活性炭或聚苯乙烯己酰脲,抗菌剂能耐90℃以上高温,抗菌、杀菌效果达到≥99.9%以上。所述的助剂是偶联剂、固化剂、着色剂、润滑剂、稳定剂、增塑剂或促进剂。所述的促进剂是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铝、硬脂酸已脂,硬脂酸或甘油脂。
本发明的热固性氨基树脂抗菌杀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模塑的方法,包括将上述的热固性氨基树脂抗菌杀菌材料预热,温度控制在60℃-140℃,时间为1-5分钟,然后将预热的原料放入模具内,经加热、加压、固化成型为抗菌杀菌制成品。
本发明的热固性氨基树脂抗菌杀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注射成型的方法,包括将上述的热固性氨基树脂抗菌杀菌材料加入料筒内,通过对料筒外加热及利用螺杆旋转时产生与料摩擦热,对其进行内外加热,使其熔融而产生流动性,在螺杆的强大压力下,将稠胶状的熔融料通过喷嘴,注入模具的浇口、流道并充满型腔,温度控制60℃-150℃,在压力80-260Mpa下,进行固化反应,经0.3min-6min保压后,即固化成型。
本发明的热固性氨基树脂抗菌杀菌材料的用途,可以作为餐具或食品用途基料。
本发明的抗菌杀菌原理是:富有抗菌杀菌剂粉的高速离子接触微病源生物时,带正电荷的抗菌杀菌成份接触到带负电荷的微生物细胞后,由库仑力作用,相互吸附,产生微动力效应,使两者牢固结合,导致带正电荷离子有效地击穿细胞膜,进入病源微生物内与微生物内蛋白质上巯基、氨基发生反应,使病源微生物蛋白质结构破坏,病源蛋白质变性,造成病源微生物无法呼吸、代谢和繁殖,直至死亡,达到无病源菌可传播的效果。
在使用杀菌剂粉时,根据使用基料的理化特性认真选择,使其既具有上述功能又符合缓解原理的光催化活性氧机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炳坤;别良峰;高政选;卢亚南;李深,未经卢炳坤;别良峰;高政选;卢亚南;李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44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稠油注蒸汽开采用氧化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阻燃树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