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江中下游稻区籼型水稻理想株型的田间选择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34439.8 申请日: 2008-07-24
公开(公告)号: CN101317547A 公开(公告)日: 2008-12-10
发明(设计)人: 张洪熙;戴正元;黄年生;周长海;赵步洪;李爱宏;刘广青;谭长乐;王宝和;顾文元;刘晓斌;朱兆兵;潘存红;季红娟;李育红;张小祥;余玲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H1/04 分类号: A01H1/04;A01H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25007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长江 中下游 稻区籼型 水稻 理想 株型 田间 选择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育种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长江中下游稻区籼型水稻育种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澳大利亚学者C.M.Donald于1968年提出作物理想株型的概念以来,国内外育种家围绕这一重要课题开展研究,提出多种理想株型模式。

国际水稻所Khush提出“少蘖、大穗”模式,主要特征是:少分蘖(4-6个)、大穗、成穗率高、叶少浓绿、根系发达等。

广东农科院黄耀祥提出“丛生早长”模式,注重水稻生育前期的株型研究,早生快长,积累后期生长物质基础,设计的株型模式是株高105—115cm,每穴9—18个分蘖、每穗150—250粒,根系活力强,全生育期115—140天,收获指数0.6。

沈阳农业大学杨守仁提出“短枝立叶,大穗直穗”模式,设计的株型模式是株高105cm,分蘖力中等偏强,每穴15—18个穗,每穗150—200粒,综合抗性强,生产期155—160天,收获指数0.55—0.60。

四川农业大学周开达提出“重穗型”模式,株型指标为:株高120—125cm,穗长26—30cm,穗平均着粒200粒,单穗粒重5g以上。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提出“叶下禾”模式,株型指标:株高100cm,上部三叶长、直、窄、厚、凹,剑叶长50cm,高出穗层20cm,每亩18万穗,单穗重5g左右,穗弯垂,为典型“叶下禾”株型模式。

上述株型研究是在特定生态条件下对少数几个品种(组合)比较分析后作出的结论,各性状及其构成因子的量化只能给育种家选择理想株型时提供参考。其株型模式及相关理论研究多集中在水稻生育后期株叶形态相对稳定的阶段,是一种静态的株型设计。如“少蘖、大穗”、“大穗、直穗”模式强调了后期的穗数及穗形;“重穗型”模式只是一种穗型模式;“叶下禾”模式量化后3叶的形态指标;“丛生早长”模式提出动态株型的概念,但仅侧重于前期株型发展的重要性。

关于株型的概念,一般认为是指植物体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包括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个体水平的株型是指植物形态与机能性状在提高群体光能利用方面的有机组合;而在群体水平上则是指与丰产性状有关的光合系统在空间的排列方式。

迄今为止,水稻“理想株型”研究注重于形态指标和机能分析,对于塑造“理想株型”的选择方法和程序涉足不深。

在育种实践中,对数以万计材料的选择,只能从外观形态进行判断,从外部形态的结构和表象推断光能利用、物质积累、物质运转、生理机能等方面的状况。对成型品种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则是进一步验证田间形态选择效果和完善制定因种栽培的充实。育种实践表明,生理机能与形态表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后期熟相则是生理机能的综合体现。通过对外部形态的综合选择是能够实现株型与机能较好结合,收到预期的效果。

田间选择的重要时期则是籽粒黄熟期间,因为这一时期,株型器官形态已经定型;器官机能充分展露;个体内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协调,经过各生长发育阶段的冲突和发展,趋于定局,株型各因子与丰产性能的关联最为清晰。

长江中下游平原单季稻生态区属于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中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稻作亚区,该生态区单季稻播种期一般在5月份,收获期在10月份。水稻生长季节的基本气候特点是,5月份至6月中旬,温光资源充沛;6月中旬至7月上旬梅雨连绵,低温、寡照,昼夜温差小;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强光高温天气,昼夜温差不大;8月中旬至9月中旬常受台风边际影响,并时有极端高温出现;9月上、中旬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9月下旬至10月份,温、光、水充足,偶遇弱干冷空气侵袭。同时,该区处于南北交汇地带,病虫发生频繁。针对上述生态条件,选育品种要注意秆高适中,茎秆坚实,后期要有较好的抗倒能力;叶姿挺拔,排列疏展,株间通透性好;扬花结实耐高、低温能力强,结实稳定,且对主要病虫具有抗、耐性能。

籼稻对温、光、水、肥等生态因子适应力较强,一般而言,在同一稻作亚区内均能适应。

本发明提出长江中下游稻区籼型水稻“理想株型”的田间选择方法,为塑造籼型水稻“理想株型”提供技术支撑。至今,尚未有相似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通过提供一种长江中下游稻区籼型水稻“理想株型”的田间选择方法,以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光温生态条件,具有株高适中,茎秆坚实,抗倒力强;叶姿挺拔,排列疏展,株间通透性好;耐高、低温能力强,结实稳定,且对主要病虫具有抗、耐性能的新品种,供大面积生产应用,并为塑造水稻“理想株型”提供新的选择模式和方法。

本发明的选择模式是:

高生长量、高库容量、高充实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44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